沒落皇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張弼士提朝廷分量不夠,孟洛川不會提及朝廷,李二爺的眼中沒有朝廷,爲了給自己謀劃後路,盛宣懷一不做二不休,正式提出了朝廷與商界的關係。
盛宣懷開口再次轉換了話題,這話頭在李大成看來,應該是張弼士說出來纔對的,盛宣懷說了自然最好,但這也意味着盛宣懷要撇開他的官商帽子,跟自己合作了。
與盛宣懷合作,李大成這邊是沒有計劃的,在李大成的眼裏,四面八方全是敵人,他區分敵友的原則也簡單,在一起做事的就是自家人,除此之外全是敵人。
對盛宣懷,李大成只有針對的計劃,沒有合作的計劃,因爲這盛宣懷跟官場的牽羈太深了,李大成沒想到已經過了五十歲的盛宣懷能有如此魄力,或許這也是張弼士剛剛說的製糖業市場,刺激了盛宣懷吧?
“這話我不好說,孟四爺以爲盛大人的提問該怎麼回答呢?”
盛宣懷的突兀一問,李大成並沒有直接回答,朝廷如何,對他而言不算問題,朝廷該咋樣就咋樣,就是朝廷的人都死絕了管他屁事兒?
這清廷對張弼士而言也是如此,人家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與洋人交情匪淺的張弼士,也是大清朝廷對付不了的人吶!
至於這個問題對盛宣懷,也只是個投名狀而已,若盛宣懷等人眼中真的將大清朝廷視作了生身父母,也就不會有東南互保的出現了,官商的帽子決定了盛宣懷的行事法則,只要於買賣有利,什麼朝廷不朝廷的對盛宣懷而言無所謂。
這也是李大成對盛宣懷採取敵對態度的原因,官商這一體系。大多做的是與洋務或是外貿有關的買賣,他們這批人最容易做漢奸,在不辨敵友的情況下,李大成採取的對策就是一律當做敵人來對待。
四人之中,傳統商人孟洛川是大清的鐵桿擁躉。這個也不是個人感情決定的,而是身處的立場所決定的,大清朝廷是真正的地主商家代言人,雖說有有壓榨,但大清朝廷維護的是小農經濟,所以大清跟孟洛川這樣的傳統商人之間。有一條不可割捨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