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花辭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自以想了一個絕妙的策略,便決定潛心學習治國之策,待某一日一飛沖天、一鳴驚人。然而事實卻並非他所想那般美好,從一打頭,他便面臨了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太后給他選的新太傅很不合他意。
新太傅乃是當世鴻儒,名揚四海,爲人推崇。其學問自是無人可比,但也僅此而已,此人只會做學問,雖也懂一些爲政舉措,但他不曾秉政,言論便不如上官儀這切切實實爲官做宰之人深刻,且此人好儒家,授課也多言儒家之道。
皇帝氣得想掀桌,縱使他還不太大,也是知曉,作爲皇帝,是無需學太多學問的。他該下功夫的,是帝王之道。故而,皇帝便不曾用心學,只在早朝聽政之時,多留心,汲取他所需之物。但他畢竟小,心智不足,大臣所用潛臺詞,他都聽不懂,弄得很是疲憊。
過了月餘,太傅便去與太后告狀,言之鑿鑿地說皇帝讀書不用功,不審慎,態度十分之憊懶惡劣。鴻儒多數是有氣節、脾氣硬的學問人,皇帝不用功,便是不尊重他這太傅,他自是要諫的,左諫右諫,皇帝皆不納,他便去說與太后,聲稱:“臣才疏學淺,不敢高居此位,爲天子之師,若因臣而耽誤陛下課業,進而耽誤天下大事,臣是爲大唐罪人,還有何面目立足於世,臣請辭去太傅之位,還請太后允之。”
太后自是不允的,當着羣臣之面壓着皇帝給太傅賠禮挽留,皇帝不肯,他又想到,若是這個太傅走了,是否就能換個合他心意的太傅來,念及此,便更是牢牢頂着,怎麼都不肯低頭。
執筆冊在旁的史官默默記下一筆“帝幼時頑劣,忤師逆母,無絲毫悔改”,將頑劣二字深深地刻在了小皇帝身上。
於是太傅便成功地被皇帝氣走了,他自鳴得意,卻不見底下大臣失望的眼神。
阿武若不想落人口舌,是誰都抓不住她把柄的,她已想好了要對付皇帝,還不肯留下一個惡名,自然是經多方佈置的。先前已說了那太傅是當世鴻儒,名揚四海,爲人推崇,自然就無人說太后對皇帝不盡心。太傅一把年紀了,他有令名,其門下弟子無數,不少已出仕,最厲害那個,已位居九卿。那些弟子本還高興能有一個皇帝師弟,現在師傅被氣回來了,他們豈能甘心,師門受辱,此乃奇恥大辱。這批人再不肯對皇帝有好臉色的。而大臣們心中,這般學識淵博的太傅都給氣走了,皇帝果真心浮氣躁、性格頑劣,忠於李唐皇室的老臣們深爲擔憂,這樣的皇帝,長大後若成了個暴君,那可如何是好。
在小皇帝滿心期待地等着新太傅的時候,一切都往他全然沒有想到,也完全無法承受的方向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