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成若愚這年五十四歲,虯鬚長髯,頗有威儀,觀其服飾清淨樸素,儀態端方恭肅。他今日講的是《孟子》開篇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見孟子曰,不遠千里來,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
他稍作停頓而後道,“此開篇看似講人人皆知之仁義,實則大有深意。幾千年日月盈虧,世人最重仍脫不了一個利字。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百姓爲利,蓋爲其生計;官員趨利,則爲其貪瀆;若一國之君言必稱利,則國危矣。而今朝廷派宦臣四下徵收商稅,礦稅,便是逐利之舉。商稅非困商也,實困民也。商貴買絕不賤賣,民間物物皆貴,皆由於商算稅錢之故。”
他此言一出,底下聞者皆有所感,有人立時大聲附和他的言論,有人交頭接耳態度模糊,也有人搖頭反問道,“先生這是反對朝廷的徵稅之舉了?”
他慨然回覆,“君主逐利而罔顧民生,此惡政人人皆可反對。”
有人應聲阻止道,“先生講經義就罷了,何苦言必論及時政,若被有心的人聽去,怕是對先生不利,先生還是專注講書罷。”
成若愚撫須擺首,朗聲道,“官輦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邊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無取焉。”
阿升輕輕拉着我的袖子低聲問道,“大人,他這話什麼意思?”
我輕聲告訴他,“他是說,爲官時,志向不在於輔佐君主;爲封疆大吏時,志向不在於造福百姓;住在水邊林下爲退隱之人,志向又不關注世情風俗的道德取向。君子是不會屑於做這樣的人的。”
聽他如此回答,人羣中已不少人擊掌讚歎,有人隨即問道,“先生認爲眼下朝廷最大的弊政是什麼呢?”
“朝廷遣內廷宦臣收取商稅和礦稅便是最大的弊政。奪民之財,非生財之道也;生財之道,生之,節之,兩端而已。遣宦臣,沿途擾民徵稅,得財方止。聖心豈能安穩?且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皇上愛珠玉,人亦愛溫飽;皇上愛萬世,人亦戀妻孥。朝廷不能以一己之私而致天下戡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