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以,劉長安用一幅無可奈何的語氣,對趙俊臣緩緩解釋道:“大人,您有所不知,雖然聖人曾雲‘子不語怪力亂神’,但百姓愚昧,又哪裏能懂得聖人之道?先朝的玄扈先生(注一)也曾對蝗災也有過論斷,更得到過先帝的讚許,但畢竟還未深入人心,對那些愚昧百姓而言,蝗災就是蝗神對他們的懲罰,只能順不能逆,唯有修德免災纔是正途,在這般情況下,如果貿然組織人力撲殺蝗蟲,恐怕不僅不能得到這些百姓的理解幫助,反而會引起民間的恐慌與震動,搞不好還會生出亂子呢。也正因爲如此,我等地方官員,在蝗災發生之時,也很少會組織人力撲殺蝗蟲,當然,如果有百姓自願撲殺蝗蟲,官府也不會阻止就是了。”
看着劉長安一臉“怒百姓不爭”的惋惜表情,趙俊臣突然覺得,蝗蟲與貪官有着很多相似之處。
都是伏於平時,都是起於混亂,都是貪得無厭,都是破壞力極大,卻又讓百姓莫名敬畏。
或許,僅有的不同,只在於蝗蟲的靠山是那虛無縹緲的“蝗神”,披着一身“天罰”的外皮,而貪官們的靠山則是朝廷與皇帝,披着一身“代天子牧民”的官衣罷了。
其實,趙俊臣並沒有評論這些的資格,畢竟,他現在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貪官。
不過,聽到劉長安的解釋,趙俊臣卻覺得,世人的這種愚昧,或許是他的一次機會。
一次改善他在朝野間的狼藉名聲的機會。
這個機會,如果把握好了,效果無疑要比單純的主持賑災要好得多。
所以,趙俊臣不僅沒有受教認同,反而一臉嚴肅,再無之前的和煦,只是冷冷的盯着劉長安,緩緩說道:“子不語亂力怪神,這句聖人之言,原來劉知府你還記得,看你剛纔的反應,左一句天罰右一句蝗神的,我還以爲你是蝗神廟的神棍呢。在我看來,你這知府雖然當得不稱職,但如果去蝗神廟做事,倒是正合適。”
見趙俊臣神色不善,劉長安不由得心中一亂,顧不得自己身在馬車之中空間狹隘,慌忙跪倒趙俊臣面前,叩首說道:“大人恕罪,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