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聽到太子朱和堉的評斷,尤其是最後幾句,已是有了勸諫的意味,雖說有理,但德慶皇帝卻不由眉頭微皺。
不過,這般時候,德慶皇帝也不好擺臉色,只是向其他皇子問道:“太子之言,你們怎麼看?”
面對德慶皇帝的詢問,諸皇子皆是唯唯諾諾,或是讚歎太子之言,或是重複太子之評斷,卻沒有一人反駁,更沒有一人能提出較爲新穎的觀點。
其實,這也正常,明朝時期,皇子們十歲左右封王,二十歲左右就會得到封地,少有例外,看似待遇優厚,但明朝對藩王的限制,也最爲嚴格。待有了封地後,藩王不可離開封地,無詔不得返京,兩王不得私見,稍有不對,就會被貶爲庶民,敢於參與政事的,少有能落得好下場,唯有怠於酒色的那些荒唐王爺,纔會被尊爲“賢王”。
更有甚者。在中都鳳陽,有一處監禁之地,專爲關押宗室所用,明朝數百年來,那裏被圈禁的宗室數量只增不減。到了德慶皇帝時期,那裏已是隨時都關押着上百位皇室宗親。其中亦不缺親王郡王之尊。
而朱和堉身爲太子。在諸皇子眼中就是未來的皇帝,又怎敢輕易反駁?自然是朱和堉說什麼就是什麼,就算有什麼高明見解,也不敢在朱和堉面前顯擺,唯恐會引起朱和堉的猜忌。
見到這般情況,趙俊臣眼中閃過一絲失望,他還真希望能出現一位敢與朱和堉打擂臺的皇子,若是那樣的話,趙俊臣亦不介意暗中支援一下。可惜這些皇子懾於明朝歷代帝王對皇室宗親的諸般壓制,雖然年紀輕輕,卻不見有絲毫銳氣。
另一邊,德慶皇帝見皇子們如此懦弱,說話間還時不時偷瞄着自己與朱和堉的臉色。亦是有些不快,父親總是望子成龍,見諸皇子如此不成氣候。德慶皇帝自然不會開心。
當然,若是有皇子一鳴驚人,風頭壓過了朱和堉,德慶皇帝的心情是開心還是猜忌,就不好說了。
看了一眼正垂手而立的趙俊臣,德慶皇帝神色一動,突然問道:“趙愛卿,你對太子之言,又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