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些都不能搞,不過忽然李建成想到了一個好東西,那就是電力了!說起來他在做水輪機的時候就有這個想法。
182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證明可以把電力轉變爲旋轉運動。最早的電機是1834,德國、雅可比明直流發動機。他於1834年前後成了一種簡單的裝置:在兩個u型電磁鐵中間,裝一六臂輪,每臂帶兩根棒型磁鐵。通電後,棒型磁鐵與u型磁鐵之間產生相互吸引和排斥作用,帶動輪軸轉動。後來,雅可比做了一具大型的裝置。安在小艇上,用320個丹尼爾電池供電,1838年小艇在易北河上首次航行,時速只有22公里,不是很實用!
1870年比利時工程師格拉姆發明了直流發電機,在設計上,直流發電機和電動機很相似。後來,格拉姆證明向直流發動機輸入電流,其轉子會象電動機一樣旋轉。於是,這種格拉姆型電動機大量製造出來。效率也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德國的西門子接製造更好的發電機,並着手研究由電動機驅動的車輛,於是西門子公司製成了世界電車。
電的發展在現代文明上又是一個分類,它的起始也是李建城最容易着手的事物,簡單的理論摩擦就能起電,雖然現在的歷史距離電機最早的發明早了兩個世紀,但是磁鐵顯然是不會變質的。不能像現代社會那樣直接以空氣摩擦起電,但是水力電磁機用現成的水輪機,裝上磁鐵就能發電了!唯一難的問題就是在於電能的儲存和電能的應用上面。
要應用電能就得用電線,要初步的做出一些電池那至少得有硫酸。硫酸可以通過硫與混合蒸汽加熱製出,要做到這個也不難17世紀的德國化學家rudolf就是這麼幹的,沒有理由李建城幹不出來。硫酸一旦做出了那用途應該更加廣泛。
在說電線,要做電線等李建城的冶煉技術發展起來也不難,關鍵問題在於電線的包裹上,李建城不可能做裸線,他那本來就稀缺的電資源在用裸線那不就沒有了嗎?所以問題回到了塑膠上面。
塑膠的誕生於現代社會只有一百年多年,最早的塑膠產生於19世50年代,帕克斯查看了處理膠棉的不同方法。一天,他試着把膠棉(它是一種“硝棉”溶液)與樟腦(樟樹我國也有,是江南地區的四大名樹之一)混合。使他驚奇的是,混合後產生了一種可彎曲的硬材料。帕克斯稱該物質爲“帕克辛”,那便是最早的塑料。
後來這種塑膠又經過一些改變,但是這種早期的塑膠都很怕火,到了1909年,美國的貝克蘭首次合成了酚醛塑料,塑膠的應用纔開始廣泛一些。20世紀30年代,尼龍又問世了,被稱爲是‘由煤炭、空氣和水合成,比蜘蛛絲細,比鋼鐵堅硬,優於絲綢的纖維。’它們的出現爲此後各種塑料的發明和生產奠定了基礎。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塑料的原料以石油取代了煤炭,塑料製造業也得到飛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