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工業皇帝 !
說起天主教就不得不說一下當時在中國的傳教士們,着名的有我們先前提過的利馬竇。
16世紀歐洲思想界的主導因素依然是神學,科學依然處於裨女的地位。耶穌會興辦教育的目的也只是讓傳教士掌握必要的知識以論證上帝的存在。《幾何原本》的傳播就是很好的例子。《幾何原本》最爲精彩的地方就在於它嚴密的邏輯體系,傳教士學習《原本》的目的就是爲了把這種形式邏輯運用的宗教論證中。在傳教士眼裏科學僅僅只是一種感悟上帝的手段。
以利馬竇和湯若望爲例。一開始利馬竇到中國只是爲傳教而傳教,結果到處碰釘,相當不順利。後來他改變了策略,決定採取曲線傳教的方針,先向公衆開放圖書室、展示地圖、宣傳西方科技等,然後再伺機行事,馬上就改變了處境。利瑪竇的這些行動不僅吸引了很多平民百姓,而且也招來了很多知識分子,招至大批中國士大夫的親徠,影響也越來越大。先是瞿太素跟隨他,瞿學會並親手製作了天球儀、星盤。後來向利瑪竇學習數學的人多起來:有知名學者顧起元、知府王泮、着名學者李心齋的兒子及他的兩個學生和當時的翰林王肯堂的學生張養默等。
當利馬竇要張養默去傳播基督教的時候,張養默認爲這純屬浪費時間,他認爲以教授數學來啓迪中國人就足以達到他的目的了。當張養默曾經想要翻譯《幾何原本》時,也則遭到利馬竇的拒絕。
但利馬竇到京城後發現,如果不向中國的士大夫階層提供西方科技知識,相互交往就消極,來拜望他的人遠不如從前,所以不得已利馬竇又和徐光啓進行了翻譯工作。可見國人對於神文化來說是真的完全免疫的。
徐光啓和利馬竇在翻譯《幾何原本》的時候也備受關注的,在翻譯的過程中,很多中國最高等級的官員和士大夫都參與進來研討商量,如楊廷筠、李之藻、葉向高、馮應京、曹於汴、趙可懷、祝宰伯、吳大參這些人,看一看葉向高這人就知道他們這些人的地位都是不低的。
所起其實在當時的明朝他本身就是不排斥西學的,到崇禎9年(1636年),明朝官員士大夫入天主教者有一等大員14人,進士10人,舉人11人,生員300人。崇禎13年,明朝宮廷內及皇族宗室奉洗入教者有後妃3人,宮女50人,宦官40餘人,皇族140
餘人。全國範圍內入教的到明末估計可達四、五萬人。可見,明末朝野上下已有相當濃厚的崇尚西學、西教的氣氛。
這也是最開始爲什麼李建城在推崇抬高海外人是明朝的官員們並不是很反對,這是時候的明朝其實本身已經開始意識到海外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