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肆千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炸油條的面比較軟,是溫水活出來的,王嬸子把面盆對着案子,把面扯到案子上,然後撒些麪粉開始揉,這面彈性十足,等揉好了,拿着擀麪杖開始擀,擀出手掌那麼寬,便拿刀切出兩指寬的條,兩根條合在一起,拿一根筷子在上面一壓,便是雛形了。
一罐子油都倒進了鍋裏,茶茶給竈里加上柴,燒的很旺,不多時,鍋裏的油就開始翻滾,王嬸子拿手在油麪上試了試,溫度夠了,就把壓好的油條從案子上拿起來,兩隻手揪着拉長,然後迅速的扔進油鍋裏,油條在鍋裏翻了個身,便鼓了起來,炸了兩分鐘,就焦黃了,王嬸子拿了個漏勺,放在碗上,然後把炸出鍋的油條放在漏勺上,這樣還能滴下來些油,油條也不會太油膩,葫蘆一見油條炸好了,也不帶着老四在院裏捉蜻蜓了,乖乖的站在竈前守着,王嬸子見油條涼了些,就把它從漏勺上夾起來,葫蘆還以爲是給他的,趕緊的伸手,沒想到王嬸子夾起油條卻扔進了竈裏,熊熊的火苗瞬間把油條掩蓋住了,葫蘆欲哭無淚,芙蓉也百心不得其解,好好的油條,爲什麼要扔進竈裏呢?
“這是咱石米鎮的老風俗了。”王嬸子又從鍋裏夾起一根油條放在漏勺上,還不忘安慰葫蘆:“這一根涼了就給你喫,不要急。這老風俗啊,是祖上傳下來的,竈前做了啥,竈王爺可都能聞着味兒,他小年二十三的時候,要上天言好事,給玉皇大帝講這民間的事,哪能不讓竈王爺喫好呢,家裏很久不炸一回油條,炸好了當然要先孝敬竈王爺了,不但咱家,就是別家,那些有錢人家,每每做了什麼好的,也不忘孝敬呢。”
芙蓉抬頭看看後牆上貼的竈王爺畫像,幾根喧子,圓圓的臉,畫像兩邊還寫着什麼: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話,煙熏火燎的,畫像上積了一層灰,看上去暗的很,只是竈王爺的眼神卻炯炯有神,趁着夾油條的空當,王嬸子也不忘吆喝兩聲:“今兒的油條炸好了,竈王爺,您喫吧。”那種虔誠,是芙蓉這樣的孝子學不來的。
第二根油條終於輪到葫蘆了,他拿起來就咬了一口,然後嫌屋裏太熱,跑去了院子裏,芙蓉真拿自己這個弟弟沒辦法,怎麼就不懂得禮讓呢,怎麼說數他最小,不會孔融讓梨,至少嘴上也客氣一點,難怪楊老爺子抽着煙鍋子,見葫蘆拿着油條在院裏晃悠,眼裏都能冒出火來。
今兒見一個書友留言,說這個葫蘆,很遭人嫌,一股子,心酸的趕腳,油然而生
如果您覺得網不錯就多多分享本站謝謝各位讀者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