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只要陛下收了川,那麼平定南朝就只是時間問題。從古至今,無論是東吳,還是南陳,豈有南朝在失去了蜀地之後,依然可以對抗北朝的例子呢?沒有!一次都沒有過!只要蜀地歸屬於秦,以北滅南之勢便可成形!”
許紹一氣呵成地了一番長篇大論。總算是統一了內部的思想。許智仁和張玄靖都沒有再提出異議,許紹便趁熱打鐵調集將領。吩咐集中己方戰船,多備引火之物。準備在梁軍鐵鎖截江完成之前孤注一擲。
當然了,一次性動用超過萬人的部隊去實施這種自殺戰術,肯定是會對士氣形成重大打擊的,所以許紹也是不得不慎重安排退路——比如,安排一部分戰船作爲接應,在前軍火船順水縱火之前拋下碇石,接應引火船上的水兵提前撤離,然後衝灘靠岸從陸路把士兵撤回來,等等。免得作戰部隊因爲明知必死而產生譁變。不過實際上。有多少人能夠撤回來,這個問題還是值得懷疑的,許紹預作安排,只是對士氣負責而已。
歷史上,周瑜派遣黃蓋發動火攻船的時候,也是在黃蓋的火船隊後頭安排了接應戰船,把縱火的士兵接應到後船上的。然而周瑜可以讓後船安然撤返,許紹卻不行,只能讓後船用衝灘棄船的辦法脫離。原因也很明顯——西陵峽口的江面,江水太湍急,這段時間船是隻能順水行舟,不能逆行的。所以都是有去無回。
……
三天之後,依然是在西陵峽口。
東面的梁軍,在這段時間內。也是拼命搶修工事,不僅立營寨。更是直接夯土築城,而且是夾江築城。西陵峽口南岸的長江邊上。被梁軍築起了一座叫做荊門城的城池也算是依託了此前本地的荊門縣舊縣郭址,而北岸則是平地另起爐竈的,所築城池被蕭銑臨時命名爲“安蜀城”,其用意昭然若揭。
“安蜀城”這個地名,是岑文本建議的,蕭銑並不知道,原本歷史上蕭銑與許紹爭勝與此,也是築城後如此命名,如今也算是順理成章的巧合了,畢竟都是出自岑文本的想法。
荊門城與安蜀城之間的截江鐵鎖還沒完工,但是已經打下了無數江中木樁和暗碇,以粗麻繩聯絡截斷,算是一個臨時措施。等到鐵鎖完成之後,纔會加固到正式可以防備戰船衝突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