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烽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半年就能速成的中醫,自然是坑到姥姥家了。但這年頭的文人,轉業的時候哪有心情花個十幾年的功夫去學六經辨證,沒錢怎麼娶老婆?
這就是商品經濟帶來的巨大問題,也是中醫衰弱的主要原因。明末這種風氣到了清代,就變成主流了。清代的中醫,基本上都是八綱辨證。後來清代又因爲衛生條件太差,瘟疫四處流行,又搞出了一個‘瘟疫派’中醫,對付瘟疫還是很有一套的,但是對付常規疾病基本上效果不大。
以至於在西醫入侵的時候,衰弱的中醫被打得丟盔棄甲。到了二十一世紀,中醫大學裏教的同樣是八綱辨證。
好在這年頭會六經辨證的中醫還是很多的,八綱辨證還沒有成爲主流,只是開始有擴大流行的趨勢。所以明末的中醫,還算是靠譜的。水平儘管不如宋代,但比清代、近代要強太多了。
周通才這種轉業型文化分子,在四書五經方面也沒有窮究到能搞出歪理邪說的程度,所以朱由校是比較喜歡用這類的人才。
與此同時,北方各省的‘皇家科技學院’招生考試也同一時間開考了,北方各省參考的童生、秀才,人數超過了八千多人。
大明有繼續科考意圖的文人,保守估計就超過五十萬。
這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競正極爲激烈。所以很多文人逐漸也只是以碰運氣的想法去參加科舉。
這次皇家科技學院招生,儘管沒有功名之說,但是很多文人也願意碰個運氣。儘管他們還不是太瞭解這個皇家科技學院,但是有機會接觸到皇帝,就相當於‘直達天聽’了,可以接觸大明權力核心。
八千多人爭搶三百個名額,競爭也實在是慘烈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