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烽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朝廷、國營企業、民間資本的投資之下,大明北方各省的投資總額,在天啓十五年佔到了gdp的21的超高數值,而且工業蓬勃發展,北方各省的工業產值在天啓十五年也佔到了gdp的63。
光是國營企業在天啓十五年繳納的稅收和上交的盈利,就達到了15億元,技術的領先帶來了無比龐大的紅利。而且這種工業技術的領先,是全世界範圍的領先,可謂是想不賺錢都難。
國營企業的發展,已經在天啓十五年開始收到了豐厚的回報,並且因爲大明南北都進入改革,接下來的需求更大,特別是在鋼鐵需求方面,更是缺口極大,國營鋼鐵企業正在大量的擴充產能。
南方的那些鋼鐵廠,隨着改革也陸續成立了鋼鐵公司,一些資金比較雄厚的民營鋼鐵公司已經開始引進國營鋼鐵廠的技術,在冶煉技術方面,現在隨着改革的持續,國營鋼鐵廠對技術並不封鎖,民營鋼鐵廠同樣也可以引入,但價格就比較高了,而且那些民營鋼鐵廠必須正常納稅。
重工業也是允許民資進入的,從而增加市場競爭,避免國營企業走向僵化。不過在能源、礦業、金融、交通、精密製造、菸酒這些領域,民營企業則不是想進就能進的,部分業務允許民營企業進入,但是限制也很大。例如礦業方面,也只有那些不適合國企經營的小型礦山允許民營企業開採,但出了礦難要負責,同時也要繳納較高的稅收。
在金融、能源、礦業、交通運輸、精密製造等領域,國營企業佔比達到90以上,民營企業大部分被限制在這些領域之外,一些領域甚至是被完全限制。這些行業,要麼是很容易掠奪人民財富的,要麼是躺着賺錢的。前者落入民營資本手中,那對於老百姓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後者與其便宜民企,爲什麼不給國企賺?
已經完成改革多年的北方各省,此時雖然還是天災不斷,但人禍卻是被平息了下來。朝廷在北方完成了保障體系的佈局,糧食保障是最基礎的方面,不管怎麼鬧天災,都能使糧價保持平穩。特別是鐵路系統的逐漸完善,糧食運輸已經變得很方便了。
同時在綠化方面,這些年朝廷也付出了諸多的努力,過去北方各省的森林被砍伐之後,是沒人去種樹的,結果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旱災和水災一來,土地水份涵養能力差,要麼旱死要麼澇死。
一方面朝廷在各州縣,對境內的大面積荒山、荒灘、荒地、荒溝進行植樹造林,成立國營林場。
一方面,則對於那些碎片化的荒山、荒灘、荒地、荒溝進行拍賣,明確承包權,允許私人開荒者承包一百年,一百年後承包期到了之後,再自動延續。但是承包四荒地的個體、單位,需要在三年內完成植樹造林,並且不能用於從事其他經營活動,只能進行植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