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雲中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不是因爲長期超負荷使用,導致了機體過度老化,連續引發了兩起事故,同時也實在再也找不到可以替換的零部件,最後剩餘的幾十架在七十年代初期,只能全部統一退役,恐怕這些老驥伏櫪的飛機,還會一直服役下去不知道何時。
當然心思都放在了戰後對日問題上的楊震,也沒有想到這些飛機會服役那麼長的時間,發揮了這麼大的作用。如果要是能提前預知這些事情,估計他就連做夢都會笑醒的。畢竟這些飛機都是二戰時期生產的,在經過戰爭時期高強度使用後。
甚至很多飛機身上都帶着傷的情況之下,究竟還能用多長時間,即便是最權威的航空專家也不可能現在就預測出來。眼下正在忙着到處收集這種飛機的楊震,就更無法預測出來這些飛機的使用年限。
當然這些飛機能夠超期服役這麼長的時間,除了德國人設計和製造工藝精湛,將這種運輸機設計的異常皮實,製造的相當精良之外。在整個中國服役期間,精心的維護和保養也不無關係。
楊震從多方面着手,在苦心的爲自己那個最終計劃做着準備。派人跟隨蘇軍一路從東歐到德國,到處收集德軍遺棄的武器裝備。從戰鬥機到零部件,從坦克到一些機械設備,只要能搞到的都想方設法的搞到手。
這些人員冒着生命的危險,走遍了到處都是廢墟,遍佈地雷的整個蘇德戰場。並想方設法進入美英法控制的西佔區,收集德國人遺棄的武器裝備,以及儘可能的從已經被盟國管制的各個工廠之中,購買一些東北建設,以及已經陸續展開的華北工業大建設所急需,美英又嚴禁出口的機械設備。
爲了儘可能多的購買和收集到所需的物資,很多抗聯人員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仔細搜索每一個戰場,收集每一個能用零部件,而被地雷炸死、炸傷的,因爲身上穿着蘇軍軍裝,遭遇德軍被打散的小股零散部隊犧牲的。還有爲了制止蘇軍暴行,而被蘇軍人員開槍打死打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