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是特長。跟中國的素質教育有點像,我家樂樂的生活很忙碌,除了週末要去茱莉亞音樂學院學習,每天練琴外,她的課餘時間被各種活動填滿:辦校報,採訪、寫稿;參加網球訓練。每週1小時;和同學創建社團,去社區爲植樹籌款;此外,還有她最喜歡的校數學隊訓練,在男生居多的數學尖子中,她是難得的女隊長。每週放學後,樂樂都有一兩次集中訓練,做各種怪題難題,還要外出參加大大小小的比賽。樂樂帶領的團隊曾奪得當地100多所中學參與的數學比賽第一名。此類校園俱樂部在美國中學裏非常流行,主流的俱樂部有辯論隊、奧林匹克科學社團,校報,數學隊等。它們往往採取積點制,俱樂部成員要通過比賽次數和比賽表現積攢‘積分’。”
“我的媽呀,這還真是夠忙活的。”高西吐了吐舌頭。這跟他想象中的美國中學完全就是大相徑庭啊。
“是啊,很忙的,而且這些事兒還很麻煩,通常,校際間比賽比較頻繁,但只有攢到相當積分的會員,纔有資格代表團隊參加州際甚至更高級別的比賽;如果積分一直不足,意味着淘汰。有時候,參加俱樂部或社團的壓力甚至超過學業。樂樂的好朋友參加辯論隊,幾乎每週都要比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準備材料、反覆修改辯詞。有的同學參加奧林匹克科學社團,比如開展“基因”研究,這比課堂學業還要艱深百倍。這些課外活動都在下課後,時間至少兩小時。進入決賽後花費的時間更多。學生們回家最早是喫晚飯時間,有時是七八點,然後再投入作業。晚上12點睡覺算早的,凌晨一二點睡覺是常態。”
“這比我上高三那會兒還誇張啊,我高三那會兒已經很瘋狂了,晚上十二點睡覺。早上不到五點起牀,就是爲了考大學,但好在心無旁騖,不用去關心別的事情,可你家樂樂這好像都忙別的了啊?”
“誰說不是呢,可也沒辦法,你不知道,樂樂的周圍,幾乎所有人都過着這樣的忙碌生活,而這種氛圍,又促使着每個人追求各自的興趣這是美國中學的文化,當然,也夾雜着美式‘高考指揮棒’效應。有一份數據我看過,今年申請哈佛大學的學生中,sat閱讀、數學和寫作成績超過700分的申請人分別爲14000人、17000人和15000人,另有3800人從所在高中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當同學們在成績上難分勝負時,課外活動成爲競爭的又一個戰場。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在美國大學申請表上一直有‘特長’欄,學生不僅需要列出特長,表格下有‘得獎地區:州、全國、世界’的等級提示。如果不是成績斐然,不算特長,特長必須‘與衆不同’。特長欄空白的學生,基本不可能被名校錄取。”
“我的個媽啊,跟美國高中一比,咱中國的高中好像根本就不算什麼了啊,只要把書本上的知識學好了那就行了。”高西喫驚不小。
“唉,就是這樣了,很多美國孩子從小就參加各種活動,其實是爲了發現自己的擅長點,這樣一來,他們興趣愛好很多。但必須承認,要找到自己真正的專長,並不容易。”
“找專長哪有那麼容易啊,有些孩子的興趣跟專長根本就不一樣嘛。”高西好歹也讀過書,所以很清楚,有時候興趣使然的東西,反而並不是你的專長,擅長的東西卻未必感興趣,人生就是如此矛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