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碗索餅激起了主持的談興。老太太歷數自己喫過的各種面,“西北的羊湯餺飥,多多地放胡椒,喫得鬢角冒汗纔好;杭州的青薺湯餅卻適合配清可見底的雞湯;河朔的醬滷索餅最好用雀肉炸醬,佐以青瓜絲芫荽末;我們長安的冷淘還是配蝦子或鱖魚最清爽……”
沈韶光含笑聽着,沒想到主持遊歷過這麼多地方,真好!關鍵是,老太太喫肉啊……那是不是意味着在這裏住着,不用戒葷腥?
爲了哄老太太高興,沈韶光順着她的話鬼扯。
“師太適才所言極是,飲食美否,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
沈韶光做飯的功夫只能算三流,評論卻是看家本事,當下笑道,“臘月喫冷淘,再美,也少些爽快,此因時而異也;杭州喫羊肉胡椒餺飥,未免太過濃重,西北喫青薺湯餅,則稍顯寡淡,此因地而異也;士大夫喫冷淘,配鱖魚才覺清爽,普通百姓恐怕還是覺得豕肉滷,尤其是五花三層的豕肉,纔夠香、夠味道,此因人而異也。”
幾句話便拔高到了理論高度。
主持師太拊掌大笑,“妙哉!再沒有說得這般透徹的了。我們今天所言,足夠寫一部《餅經》。”
沈韶光湊趣:“飲食經非師太這樣踏千山萬水、品百樣甘苦者不可著。若寫《餅經》,兒願爲師太鋪紙磨墨。”
然後又加拍一句,“陸處士已有《茶經》,若師太再著《餅經》,這實在是好食飲之人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