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字經》最初起源約是宋朝時候,經時間推移,每朝每代都有增改,最後一次修改時新中國時候,增加了近代史部分。《三字經》用通俗的文字將經史子集等各部類的知識揉合在一起,用典極多,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如詩如歌,簡單通俗,朗朗上口,啓迪心智。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蒙學第一書。
蒙學三大教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其中《三字經》的內容無疑最廣泛,也繼承了《千字文》的長處。雖然有學者覺得《三字經》比不過《千字文》的文采,但凌蔚覺得,“沒有文采”纔是《三字經》比《千字文》作爲蒙學讀物,更高明的地方。
若要學習文采,有的是其他精妙文章學習。幼童連字尚且不識,講究什麼辭藻?不過在學了《三字經》之後,再修習《千字文》就比較合適了。
凌蔚時常陪着宮裏那羣小祖宗,老是講故事做遊戲也不成,他也不想自己被定義成一個玩伴,玩伴可不受重視,不符合他鑽營的期望。所以他總是想盡法子交給皇子公主們一些東西,好歹在他們幼年的時候,有個半師之誼,也更受尊重些。凌蔚這路線到目前看來,走的還是滿正確的,皇帝和皇后也更加信任他,越發讓皇子公主多親近他。
如今朝代啓蒙的教材千差萬別,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孩童所學,要麼太深奧要麼太粗糲。凌蔚想着,在整理典故的時候,改編一下《千字文》和《三字經》,把其中不是這個世界的典故替換掉,然後交給皇宮裏的小朋友們,也不失爲一種方法。
若是被皇帝看中,推廣給天下,自己刷名聲的目標就不用等着科舉揚名,提前往前跨越一大步了。
至於《百家姓》,牽扯到姓氏排行,總會有這樣那樣的麻煩事,他還是不沾這個了。
打好主意之後,凌蔚就開始更加勤奮的讀書,連皇宮裏的藏書都舔着臉去蹭。因着凌蔚進宮之後就去看書,讓一干小孩子們寂寞不少。但皇家的小孩子都被拘的很乖巧,至少在皇帝開口後都挺乖巧。聽聞凌蔚是爲了考舉人而奮發努力,連最粘凌蔚的安康和錦闕都沒有鬧騰。
兩小孩子甚至在凌蔚讀書的時候,蹭蹭蹭跑來陪着。他兩也不說話打擾,就自己玩自己的,做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