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話說回來,寧璋的十二歲是個坎。
在十二歲之前,寧璋數來數去就那麼兩個最討厭的人,可十二歲之後——準確來說,是到昌安之後——她的最討厭名單已經記了個洋洋灑灑,甚至很難捱着指頭數出來究竟誰是個中翹楚,究竟誰做了什麼事更令人討厭一些。
就不用特別提孟家那個離譜又擺譜的孟老太太,不用特別提這個離譜到沒譜的便宜爹,也不用特別提對陸隱喬一直耿耿於懷的顏雙儀,更不用特別提那幾個鶯鶯燕燕眉飛色舞的姨娘……簡直可以說,她們每個人都在這個功勞冊上記上一筆一筆又一筆。
寧璋到昌安時已經天黑,離夜禁倒還差點時間,一路上倒也見識了街巷上熱鬧的場景。
馬車一轉到了青汝巷時,氣氛立刻冷淡下來。
先過了一個大門緊閉的宅子,上面題着“寧園”二字,門面很大,卻只有兩隻燈籠的熒光,門口連坐着嘮嗑的小廝都沒有。寧園大門往西又是個封着的大門,裏頭應沒住什麼人家。
再往前走就是孟府,裝潢得頗有些頭臉,大門緊閉,旁邊的角門開着,外頭只蹲坐着兩個看門的小廝。這兩人也不敢大聲說話,遠遠看見寧璋的馬車來了,一個小跑着進去通報,一個就在角門攔下了她,說是孟家規矩嚴格,要進內宅,就寧璋和兩個姑娘進去,讓那兩個馬伕(南渡和北顧)牽着馬車隨意先去馬棚裏尋個地方打發一夜。
寧璋當然不願意。南渡和北顧是舅舅的徒弟,連她都要客氣喊一聲師兄的,怎麼也得在府中安排個客房住。但顯然孟家不搞什麼徒弟這一套,一律把一趟來的外男當做小廝,兩邊僵持不下,最後是顏雙儀身邊的大丫鬟暮秋出來接應,才短暫化解了這個局面。
當然暮秋的說法是:“五小姐一路勞頓,二老爺和夫人都在玉溪堂等着呢,要不咱們先去拜會了老爺夫人,到時再安頓?”說着又給門口小廝使了個眼色,小廝也換了個面孔,陪着笑說先帶南渡和北顧去喝茶坐着等消息。
高門大院,就這等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