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這麼一套標準化的規章法度,雖然被合稱爲《府兵諸法度》,並沒有被趙楷藏着掖着只供府兵系統專用,而是下發給了下面的州府軍,以供他們作爲整頓鄉軍的參考。
不過現在是“天有二趙”,有不少不知道能不能算貳臣(應該不能算,最多是一點五臣)的傢伙在“二趙”之間跳槽,所以就有人把趙楷的樞密院發下去的《府兵諸法度》帶去了江東,獻給了金陵天子趙桓的樞密院。
徐處仁、聶山、趙明誠等人都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而且還善於抄作業,因此就拿《府兵諸法度》來參考,也制定了一個《新軍諸法度》。
當然了,兩本“諸法度”除了標準化的思路差不多,步軍將的編制差不多,其它方面相差甚遠。
“還有什麼好辦法,都一一說與朕聽。”趙桓來了興致,繼續發問。
“稟官家,”兵部尚書聶山接過話題,“除了統一法度之外,御營新軍還應該杜絕空額、佔役、剋扣等陋習,必須足餉、足糧、足額。而爲了確保各將的官長不會貪污剋扣,臣等三人以爲,新軍各將的正、副將,都應該有武進士的出身,大部分的部將也應該是武進士的出身。
而行伍出身的武人,最多隻能到部將。而且無論正將、副將、部將、準備將(部的副將)等職,都應該設有任期,定期輪換,才能避免養成勢力。
至於行伍出功賞的問題,臣等以爲應該多賞錢財,謹慎授官……畢竟勇武不畏死就可以立功了,而當官可難多了。以功授官,實是取亂之道。”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立刻就是一片稱善。
當然要稱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