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修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子孩子不多,兩個兒子都七歲出閣,天子指定文學之士和名儒教導他們。先皇后是世家才女,有自己的人脈和思路,身旁不少有博學的女史,兩位公主跟着她長大,無需天子來操心。至於張貴妃,她雖只粗識得幾個字,卻一心將琉璃培養成風雅多才的邦媛,打的也是外聘名師專門教導的主意。
宮裏沒有需求,也就不曾專門設立給皇子、宮女啓蒙的學館。雖也有女史爲妃嬪、公主們定時開講授課,但一個月也就講那麼回,顯然滿足不了如意的求學之心。
徐思思來想去,覺着在宮裏是無法爲如意找到和同齡人一道求學的去處的。
便將主意打到了國子學。
國朝並設國子學和太學。太學招收普天之下有志於學、品學出衆的士子,考覈優異者可爲入臺城或東宮爲掌故、舍人、郎中,以備天子和儲君顧問諮詢。但世家子弟自恃門第,恥於和寒門士子同窗共學,前朝爲此而另設國子學,只收五品以上朝臣的子弟。
國子學設立之後,太學雖設猶廢——只有進不了國子學的寒門士子纔會進太學,而世家把持選官,斷絕了寒門子弟的晉身門路,縱然多一個太學生的名號,又有什麼益處?
國子學卻也沒如何興盛起來——都說是世家把持選官,純以門第論優劣了,又何必刻苦鑽研經義?
且世家自有門路爲子弟揚名。不學無術不要緊,寒門子弟才愛鑽研經義,以當章句小儒而自滿,世家子弟曠達任俠,這纔是真名士的風流。處置不了政務更不要緊了,案牘勞形俗務累身,是胥吏、俗人的做法,清談論道垂拱而治纔是君子之職——橫豎就是既要佔住位置,又不肯做這個位置的事,還要說做事、做好了事的人“濁而俗”。
他們原本就是靠出身佔住了原本應當靠才華佔住的位子,又哪裏肯到國子學去求學,讓天子去考覈、比較他們真實的才能?萬一考覈出他們纔不堪其品,豈不反而妨礙了他們原本平流穩進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