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劉凌有些想解釋冷宮裏的太妃們都是性格磊落之人,卻又牢記着不能暴露太妃們的存在,所以話到了嘴邊,最後又咽了回去。
陸凡教劉凌略微寫了幾個字,便跪坐在地上,讓劉凌跪坐於他下首,開始正經地和他說起外面的大勢。
陸凡半點也不避諱自己的野心,也不輕視劉凌年幼,而是像是同齡人一般,細細告訴他如今士林、後戚和寒門的關係,他又爲何如此潦倒,情願自污而活。
原來昔年高祖建國,深感人才不足,數次下達招賢令,可召來的依舊是當地大族、世家豪門的子弟,寒門人才極難出頭。
由於書籍被大的家族收藏,寒門子弟難以承擔購買書籍和筆墨紙硯的費用,只能紛紛吸依附於大家族來學習,就算日後有了出身,也很難脫掉身上“門客”的印記。
但寒門接觸底層,對民間疾苦極爲了解,又通曉世間百態,做事務實,很受高祖的欣賞,士族和後戚出身的貴族大多喜歡清貴又有實權的職位,處理實務的能力往往不如寒門出身的官員。
漸漸的,官和“吏”的區別越來越大,高祖在深深憂心的同時,也在各地漸漸建起書院,並重修國子監,廣納天下寒士讀書。
薛家便是在那個時候名揚天下,因爲是薛家的先祖、國子監第一任的祭酒提出了“科舉取士”的千字奏言,希望皇帝能開科取士,取可用之才造福社稷。
然而士族和後戚造成的壁壘,遠比高祖想象的要厚的多。科舉取士到了後來,便成了地方上選取推薦名額,由書院、大德、官員各選學子,再進京入試,算是瓜分了當官的渠道。
但至少有書院、大德這兩條路走,寒門子弟還是比以前容易的多,也有越來越多的寒門子弟進入朝廷,擺脫了只能爲“吏”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