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主要是不同的民族性格使然。中國人有時候不認可自己人也是一個原因,就算一箇中國人和一個老外幹了一樣的事情,也會下意識地覺得自己人不行。“寧贈友邦不給家奴”的思想擴展開來,也會造成我們自己的相輕。許多原因加在一起,時代的、性格的、語言的、民族的,總之就是倒黴悲催地加在一塊,就成了現在的樣子。
除了外在的環境,中國作家、藝術家自身還欠缺什麼?和當代外國文學相比,你覺得中國當代文學的差距有多大?
不缺什麼,缺讀者,缺高的稿酬,缺社會保障。我們的社會變遷歷程和文字都太特別,我不是特別建議用我們的當代文學去對比外國文學。
就你接觸過的中國作家來看,你最看不慣他們的哪些毛病?
文人相輕。我在早期也有這樣的傾向,看不慣其他作家,覺得寫得差。自己再放幾句沒有根據的狠話,覺得很不錯。但相輕來相輕去,很容易變成互相詆譭。有人覺得中國作家圈子意識很重,但這無可厚非,人有自己的交友自由。
思想在文藝復興中起到的作用有多大?目前,中國要實現文藝復興,更需要的是思想還是勇氣?
沒有什麼文藝復興了。這個時代東西太多了,就算文藝復興到來,新的工業革命再來,我們也不會在這個時代的當時就覺察到。思想,別談那麼遠吧。
所謂的青年作家,目前主要就是70後、80後、90後,但比起50後、60後作家來說,這幾代作家都顯得成熟很晚,還遠沒有創作出足以和後者抗衡的當代經典作品。這是爲什麼?
無可否認,50後、60後的作家寫出了很多優秀作品,但人們總是習慣於不認可當下,追溯過往。等到三十年後,一樣會有人問,現在的20後、30後很暢銷,很受關注,但比起上一批的80後、90後,還沒有創作出可以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