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一天林祥福認識了陳永良。當時陳永良第二個兒子出生三個月,是這個孩子的哭聲把林祥福召喚到陳永良這裏。在這兩個房間的家中,林祥福感受到了溫馨的氣息,滿臉絡腮鬍子的陳永良懷抱兩歲的大兒子,他的妻子李美蓮正在給三個月的小兒子餵奶,一家人圍坐在炭火旁。
林祥福來到他們中間,陳永良給了他一隻凳子,讓他坐到炭火旁。與溪鎮其他女人木然的表情不一樣,李美蓮把女孩抱到胸口時,林祥福看見一個母親的神情,李美蓮讚歎女孩的美麗,既而讚歎女孩身上大紅綢緞的衣服和帽子,讚歎手工縫製的細緻,她摘下女孩的綢緞帽子,不斷湊到女孩的頭髮上聞一聞。這時的陳永良抱着兩個兒子,微笑地看着自己的妻子。很久沒有感受家庭氣息的林祥福,見到這樣的情景時,心裏湧上一個奇怪的念頭,如果自己遭遇不測,女兒是不是可以留在這戶人家?
對溪鎮口音有所瞭解的林祥福,從說話的語調裏聽出來他們也是外鄉人。陳永良告訴林祥福,他們的家鄉往北五百里,因爲連續不斷的旱災,他們只能背井離鄉,一路南下,靠打短工爲生,挑擔扛包拉板車,還做過船伕,陳永良說他是用手划船,不是萬畝蕩水面上的船家那樣用腳划船。直到兩年前遇上顧益民,才結束漂泊的生涯,在溪鎮住了下來。陳永良用平和的語氣講述他們帶着剛出生的第一個兒子,在餐風露宿和朝不保夕的日子裏如何艱難度日。
陳永良一家是在沈店遇到顧益民的,當時顧益民有一批綢緞要從沈店帶回溪鎮,僱用了四個腳伕,陳永良是其中的一個。陳永良挑着綢緞和其他三個短工向溪鎮走去時,他的妻兒緊隨其後。與陳永良一樣,李美蓮也挑着一付擔子,擔子的一頭放着衣物和棉被,另一頭是他們的兒子。本來應該是陳永良的擔子,來到李美蓮的肩上。坐在轎子裏的顧益民和陳永良一路交談,知道了他們的身世,知道陳永良的妻兒之所以同行,是他們沒有住宿。顧益民看着挑着擔子的李美蓮疲憊地跟在丈夫後面,這個身材嬌小的女人爲了跟上男人們快速的步伐,一直在小跑。途中她的兒子啼哭時,就抱起兒子,爲了擔子的平衡她將棉被放到空出來的這一頭,然後解開胸前的衣服,右手託着兒子,給兒子餵奶,左手扶住挑着的擔子,繼續小跑,她喘氣的聲音就像拉動的風箱聲,她的頭髮被汗水浸溼,臉上的汗水在跑動時不斷被風吹落,然而她一直在微笑。到了溪鎮,顧益民拿出工錢讓那三個腳伕回家,把陳永良一家留了下來。
林祥福從陳永良的講述裏,知道他所說的顧益民,就是四天前見到的那個清瘦的男子。林祥福想起顧家又高又長的圍牆,問陳永良那宅院究竟有多大。陳永良搖搖頭,他說雖然常去顧益民府上,經常是到大堂爲止,偶爾會去書房,再裏面是個什麼世界不得而知。陳永良說完以後,安靜地看着林祥福。林祥福知道他在等待自己的講述,林祥福淡淡地說了一句:
“我也是從北邊過來的。”
林祥福說完以後,看見陳永良臉上出現一絲迷惑,就加上一句,說他以前學過木工活。陳永良問他學的是什麼木工,林祥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