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賽姆生太太還說了許多旁的話,我記不清楚了。哈同花園的籬笆破了,牆塌了一角,缺口處露出一座灰色小瓦房,炊煙濛濛上升,鱗鱗的瓦在煙中淡了,白了,一部分泛了色,像多年前的照片。
賽姆生太太小名霓喜。她不大喜歡提起她幼年的遭際,因此我們只能從她常說的故事裏尋得一點線索。她有一肚子的兇殘的古典,說給孩子們聽,一半是嚇孩子,一半是嚇她自己,從恐怖的回憶中她得到一種奇異的滿足。她說到廣東鄉下的一個婦人,家中養着十幾個女孩。爲了點小事,便罰一個小女孩站在河裏,水深至腰,站個一兩天,出來的時候,溼氣也爛到腰上。養女初進門,先給一個下馬威,在她的手背上緊緊縛三根毛竹筷,筷子深深嵌在肉裏,旁邊的肉墳起多高。隔了幾天,腫的地方出了膿,筷子生到肉裏去,再讓她自己一根根拔出來。直着嗓子叫喊的聲音,沿河一里上下都聽得見。即使霓喜不是這些女孩中的一個,我們也知道她的原籍是廣東一個偏僻的村鎮。廣東的窮人終年穿黑的,抑鬱的黑土布,黑拷綢。霓喜一輩子恨黑色,對於黑色有一種忌諱,因爲它代表貧窮與磨折。霓喜有時候一高興,也把她自己說成珠江的蛋家妹,可是那也許是她的羅曼諦克的幻想。她的發祥地就在九龍附近也說不定。那兒也有的是小河。
十四歲上,養母把她送到一個印度人的綢緞店裏去。賣了一百二十元。霓喜自己先說是一百二十元,隨後又覺得那太便宜了些,自高身價,改口說是三百五十元,又說是三百。
先後曾經領了好幾個姑娘去,那印度人都瞧不中,她是第七個,一見她便把她留下了,這是她生平的一件得意事。她還有一些傳奇性的穿插,說她和她第一個丈夫早就見過面。那年輕的印度人爲了生意上的接洽,乘船下鄉。她恰巧在岸上洗菜,雖不曾答話,兩下里都有了心。他發了一筆小財,打聽明白了她的來歷,便路遠迢迢託人找霓喜的養母給他送個丫頭來,又不敢指名要她,只怕那婦人居爲奇貨,格外的難纏。因此上,看到第七個方纔成交。這一層多半是她杜撰的。
霓喜的臉色是光麗的杏子黃。一雙沉甸甸的大黑眼睛,碾碎了太陽光,黑裏面揉了金。鼻子與嘴脣都嫌過於厚重,臉框似圓非圓,沒有格式,然而她哪裏容你看清楚這一切。她的美是流動的美,便是規規矩矩坐着,頸項也要動三動,真是俯仰百變,難畫難描。初上城時節,還是光緒年間,梳兩個丫髻,戴兩隻充銀點翠鳳嘴花,耳上垂着映紅寶石墜子,穿一件煙裏火迴文緞大襖,嬌綠四季花綢褲,跟在那婦人後面,用一塊細綴穗白綾挑線汗巾半掩着臉,從那個綢緞店的後門進去,扭扭捏捏上了樓梯。樓梯底下,夥計們圍着桌子喫飯,也有印度人,也有中國人,交頭接耳,笑個不了。那老實些的,只怕東家見怪,便低着頭扒飯。
那綢緞店主人雅赫雅·倫姆健卻在樓上他自己的臥室裏,紅木架上擱着一盆熱水,桌上支着鏡子,正在剃鬍子呢。
他養着西方那時候最時髦的兩撇小鬍子,須尖用膠水捻得直挺挺翹起。臨風微顫。他頭上纏着白紗包頭,身上卻是極挺括的西裝。年紀不上三十歲,也是個俊俏人物。聽見腳步聲,便抓起溼毛巾,揩着臉,迎了出來,向那婦人點了點頭,大剌剌走回房去,自顧自坐下了。那黑衣黃臉的婦人先前來過幾趟,早就熟門熟路了,便跟了進來。霓喜一進房便背過身去,低着頭,抄着手站着。
雅赫雅打量了她一眼,淡淡地道:“有砂眼的我不要。”那婦人不便多言,一隻手探過霓喜的衣領,把她旋過身來,那隻手便去翻她的下眼瞼,道:“你看看!你看看!你自己看去!”
雅赫雅走上前來,婦人把霓喜的上下眼皮都與他看過了。霓喜疼得緊,眼珠子裏裹着淚光,狠狠地瞅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