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歌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根據我後來跟小嫚的談話,我認爲小嫚在劉峯被處理下放之後,就對我們所有人徹底寒了心。她受夠了天生優越的人,受夠了郝淑雯、林丁丁。對丁丁,她簡直是敵對的。她也受夠了在大集體舞裏湊數。那年小嫚將近二十三歲,由於劉峯的離開,她開始對自己的身世和周遭世界生出一種厭倦,漸漸地,厭倦化爲悲哀。就在我們慰問騎兵團的巡迴演出中,騎兵們的遭遇更深化了她的悲哀,無論是騎兵們還是戰馬們,或是放養了十年軍馬的知青們,無論是劉峯還是她自己,甚至我們每一個揮霍青春的男兵女兵,使她看到的,就是她親父親曾寫的一句戲詞“長郊獵罷烹鷹犬”,於是她悲哀到了拒絕楊老師青睞的程度。楊老師的青睞,實在是遲到的,遲到太久。小戰士獨舞?對不起,跳不了。當郝淑雯到服裝組去傳達楊老師厚賞時,她心裏是那樣一片慘淡。我這纔想起,小嫚畢竟是個文人的女兒,她那因悲哀而死的文人父親遲早會在她身上覆活。悲哀是文人們對世界愛不起、恨不動的常態心情。郝淑雯帶着楊老師厚賞來見到的,正是這樣一個滿懷悲哀的何小嫚,一邊織補舞蹈長襪一邊在謀劃放棄,放棄抗爭,放棄我們這個“烹”了劉峯的集體。她的“發燒”苦肉計本來是抗演,是想以此掐滅自己死透的心裏突然復燃的一朵希望。她站在舞臺側幕邊,準備飛躍上場時,希望燃遍她的全身。她後來向我承認,是的,人一輩子總得做一回掌上明珠吧,那感覺真好啊。
一九九四年的何小嫚對我承認,她到服裝組織補襪子不是爲了“進步”和“向組織靠攏”,她是爲了躲我們。劉峯離開後,我們全體,是她最不想看見的人。
她也承認我猜對了,她就在側幕邊運氣、起範兒的瞬間,又被希望腐蝕了。持續裝病,是持續被希望腐蝕,人們是可以寵她的,夜裏爲她端茶端尿,白天爲她端飯端水,看來她有希望跟所有人回到同一海拔。七天時間,她被希望腐蝕得那麼徹底,真以爲她的轉機來了。然而在第八天,團長在巡迴演出總結會上對我們大家說,今天的會也是個歡送會,何小嫚同志很快要下基層鍛鍊去了,大家歡送她吧,祝她在下一個工作崗位上取得更大成績。
小嫚在拋棄我們所有人之前,還是被我們先下手爲強地拋棄了。她心知肚明,團長多麼鐵腕地處理了她的苦肉計。處理了她,也就切斷了對他配合苦肉計的責任追究。小嫚走了,女兵們少了一個講壞話的話題,儘管林丁丁說謝天謝地,再也不用看見她用那麼小一塊毛巾洗澡,面孔擦擦,屁股也擦擦了。有關小嫚的壞話還夠消費一陣:何小嫚能不發出那麼大餿味兒嗎?一個頭長了丁丁三個頭的頭髮!長那麼多頭髮是怎麼回事知道嗎?是返祖!誰仔細看過她的眉毛,仔細看是跟頭髮長一塊兒的!看見她身上的汗毛沒有?就是個毛人!難怪她出起汗來嚇死人,泡菜泡藠頭泡大蒜的味道,都跟着汗冒出來,所以她一出汗就餿!……
小嫚走了一年了,我們對她的歧視還在持續進行,直到前線爆發戰事,有關她的壞話才歸於沉寂……
劉峯傷好之後,謝絕了一切英模會的邀請。早在二十歲的時候,他把一輩子的英模會都開完了。他早就完成了做英模的份額,超額的一大堆英名都在林丁丁那裏一筆勾銷。他早看穿英名是不作數的,不能用來兌換真情和幸福的。至於他怎樣受傷,怎樣差點兒送命,他跟誰都不想說。他的傷雖然在小臂上,但彈片炸穿了動脈血管,他用繃帶紮緊傷口止血,可仍然不能完全止住。對救護車的期盼和等待是他那一生最長最苦的等待,比等待林丁丁入黨,等待她的預備期通過之後好向她求愛更長更苦。救護車始終沒被等來,等來的是一輛運送給養彈藥的卡車。假如不是駕駛員迷路,沒人會發現昏迷在路邊草叢裏的劉峯。駕駛員先看見的是地上蠕動的一道赭紅,三寸寬,再細看,駕駛員頭髮全立起來:那道赭紅居然是由密密匝匝的紅蟻組成,千百萬紅蟻正十萬火急地向路邊草叢挺進。接下去,駕駛員便發現了被紅蟻覆蓋的一具人體。人還活着,軍裝四個兜,還是個當官的,軍帽裏子上寫着“名字:劉峯。血型:a”。是這個叫劉峯的人的殘肢引起了紅蟻總動員,傷口不斷湧出的血引起紅蟻橫跨公路的大遷移。駕駛員再往山坡上看,另一路紅蟻也在喜洋洋地不斷擁來;整個紅蟻王國都搬遷來了。路面上一個巨大的彈坑裏積蓄着清晨的雨水,駕駛員把劉峯拖到彈坑裏,三四尺深的水面上很快漂起厚厚一層紅蟻。劉峯同時也被冷水激醒。
駕駛員告訴劉峯,他已經失血過多,再不及時止血命就沒了。這是個典型的汽車兵,衝鋒槍拍打着屁股,一開口便咋呼,從打開的軍裝領口露出半個胸脯。劉峯說不出話來,太冷了,過度失血和彈坑的冷水讓他牙關鬆不開。知道野戰醫院包紮所的帳篷在哪兒嗎?劉峯點點頭,他送過排裏好幾個傷員去那裏。劉峯的點頭,實際上就是眨了眨眼皮。亞熱帶的早春使劉峯經歷了最嚴酷的寒冷,山東老家的冬天也沒把他冷成這樣。駕駛員把他搬進駕駛艙,用自己的急救包給他再次包紮一番,不久新繃帶還是被血泡了。駕駛員問他能不能指路,卡車會盡快把他拉到包紮所。他又點點頭。這次好了點兒,體溫和力氣回來了一些。駕駛員一面啓動卡車,一面咋咋呼呼地說話,他怕傷員再次昏迷,那就很難再醒過來。從駕駛員的咋呼裏,劉峯明白他是運送彈藥和給養給xx團。正配合兄弟部隊打穿插的xx團彈盡糧絕,進攻撤退都不可能,被迫退到一個煤礦裏。
這是個三岔路口,駕駛員問劉峯,哪條路通往包紮所。劉峯下巴向左邊一歪。駕駛員問他,路有多遠,劉峯說不遠,最多五公里。駕駛艙的溫度和駕駛員的咋呼使劉峯松開了咬緊的牙關。路面上淨是水窪,卡車走得乘風破浪,每一次顛簸,駕駛員就是一句“日你先人”。五公里路走得像五十公里,到了目的地,駕駛員看見一座十多米高的煤山和一個半塌礦井口。駕駛員跳出駕駛艙就破口大叫:“擔架員!護士!抬人嘍!”
在場的所有中國士兵都瞪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