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寫作是何等傷人傷己且妨害正常生活的行當,回憶,就是那劈傷人的,沉重的枷鎖。如今張愛玲的第一爐香和第二爐香都已經燒完,故事也該完了。在爐香嫋嫋中,那個童女彷彿穿越時空異次元,仍然圓睜着四歲時的眼,懷疑一切,並且相信文字永遠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與一切證據。
本文作者爲臺灣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
編輯說明
一、《雷峯塔》爲張愛玲於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四年間創作的英文自傳體小說,原書名爲:the fall of the pagoda。
二、臺灣皇冠文化延請譯者趙丕慧翻譯,於二〇—〇年九月出版《雷峯塔》中文版定本,本書則以此爲底本進行脩潤。
三、譯者採取的翻譯原則爲:對英語原文亦步亦趨,並參考張愛玲特有用字及語句習慣翻譯,期能忠實反應英文版內容。
四、內容除明顯錯字予以更正外,在編輯上儘可能還原作者特殊的用字習慣、方言用法,以及人、地、物之舊時譯名。
一
琵琶把門簾裹在身上,從綠絨穗子往外偷看。賓客正要進去喫飯,她父親張羅男客,他的姨太太張羅女客。琵琶四歲母親出國,父親搬進了姨太太家,叫做小公館。兩年後他又帶着姨太太搬了回來,帶了自己的傭人,可是喫暖宅酒人手不足,還是得老媽子們幫着打點。從不聽見條子進這個家的門,可是老媽子們懂得分寸,不急着巴結姨太太,免得將來女主人回來後有人搬嘴弄舌。虧得她們不用在桌邊伺候。正經的女太太同席會讓條子與男客人臉上掛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