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鄭簡公三十一年,即公元前五三五年,也就是子產將公孫泄和良止立爲大夫的這一年,子產出使晉國。
晉國大夫趙景子就問子產,伯有真的能化爲鬼嗎?
趙景子與子產的對話記載於《左傳·昭公七年》,而子產對於趙景子的問題,直接了當第一個字就是‘能’。
與孔子對鬼神敬而遠之的態度不同,子產明顯是信鬼神和言鬼神。
但這世間的東西,就算是同樣相信,同樣說,也會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子產雖說對趙景子肯定的答覆,可緊接着就解釋了伯有能化爲厲鬼的原因。
其解釋的核心是這樣的,“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強。”
簡單得概括就是,人必須先有肉體,這樣才能滋生魄,纔能有靈魂。而如果人活着的時候享受的物品、權勢越多,那麼他的魂魄就能越強,甚至成爲神明。
在子產的話裏,透露出當時或是子產自己的觀念裏,靈魂乃是依附肉身產生,不先於肉體,不獨立於世上。
而神明往往是由人在世時的功績成就的,一如前文中提到的實沈、臺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