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伍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吳國大夫,名員,因爲被封在申地,因此也被稱爲申胥。
相信經常聽某社相聲的朋友,一定聽過京劇選段《未央宮》(挺好聽的,是可以反覆播放的那種)。
《未央宮》講得故事乃是西漢初年,呂后與蕭何殺韓信之事,其中有一段就是韓信借春秋時伍子胥的遭遇來類比自己。
當然這其中肯定是有戲說的成分,進行藝術演繹,韓信不會在被殺之前故意說一說伍子胥的遭遇。
伍子胥的生平可以說大致被分爲三段,楚國遭難,赴吳復仇和悽慘死去。
伍子胥的父親乃是楚國太子建的師傅,太子太傅伍奢,由於楚國大夫費無極和太子建有怨,便在楚平王面子獻讒言,迫害太子建,連帶着伍奢也遭殃了。
等到伍奢被擒之後,費無極又對楚平王說,伍奢的兩個兒子都很有才幹,如果不殺的話,必然成爲楚國的禍患,可以將伍奢作爲人質招他們前來,再殺死他們。
伍奢對他們說,自己的長子仁厚,相召肯定會來,但是伍員性子暴烈,能忍辱負重,恐怕不會輕易就範。
等到楚平王的人依命去傳伍奢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員時,跟他們說只要他們去見楚平王,平王就不會殺死他們的父親。
伍奢的長子伍尚是一個仁厚的人,雖然知道楚平王的奸計,但是卻依舊選擇赴死,讓弟弟伍子胥逃走,爲他們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