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隆慶已經打定主意,準了張凡的摺子,允許戰船出海,以護衛歸海商船爲主,若途中遇到倭寇襲擊商船,立即前往護衛商船,驅趕清剿倭寇。
皇上既然發話了,這事就成了一大半。本來那些御史們還想要抗議一番,大意就是大明自開國以來就沒有幾次派遣戰船出海,而且這次還是爲了護衛商人的船隻之類的。不過無論是跟在高拱身後的,還是向張居正看起的御史們卻發現,這次內閣之中出奇的團結一致,沒有一個人出來唱反調的。就連高拱和張居正這兩個明顯不對眼的人也沒有爭論什麼,一致同意隆慶的決議。
如此一來,他們也就不再多說。畢竟嗎,什麼祖制之類的,想要堅持是沒錯,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順着皇帝。要不然觸怒了聖顏,丟了烏紗,什麼都是空的。
不管怎麼說,這道諭令是順利地發了下去,雖然並非什麼緊急戰事,沒有在上面印着八百里加急,不過速度是絲毫不慢。只不過再怎麼快,這個時代還是要靠人騎着馬跑着送去。
張凡等到隆慶聖旨的時候距離他上摺子已經有好幾日了,他在上的摺子裏並沒有寫上關於由船主被劫之事,也是再擔心朝中的人胡亂猜測,萬一朝廷對於這件事情做了什麼批示,驚動了幕後之人,事情可就不好辦了。這幾天裏,又有三次倭寇襲擊商船的事情發生。還好張凡是利用自己的一點權力命何寬不必等待諭令便派戰船出海,除了第一次因爲時間倉促而沒有來得及救援以外,後兩次的倭寇襲擊都被朝廷的戰船擊退,有幾艘倭寇的船隻還被戰船上的火炮炸成了碎片,上面的倭寇也是葬身大海。
何寬因爲提前於聖旨到來之前就派出戰船,雖然張凡和他說過,要是出了事情由他擔着,可是何寬還是有些提心吊膽的,最怕的就是隆慶或者朝廷不同意這麼做。如今聖旨在手,何寬也終於放心了。
有了朝廷戰船的護衛,商船的處境頓時好了很多。福建一省的戰船數量有限,不可能做到跟着每一隊歸海的商船一同航行,張凡爲此還特意想到了一個辦法。他仿照後世的救援手段,每艘商船在停靠雞籠港之時都會讓他們帶上一些煙花什麼的。商船在海上一旦遇到倭寇而附近又沒有朝廷的戰船之時,商船上的人就會點燃煙花。煙花在空中綻放之後,百餘里之外皆可看得見,那時在海上巡邏的戰船便會趕去救援。
張凡當初剛剛說出這個辦法的時候,其他人都是用一種匪夷所思的眼光看着他,彷彿他做了什麼驚世駭俗的舉動一般,弄的張凡很不好意思。不過之後,衆人就是一大串的贊言湧出來,全部放在張凡的頭上,這一下頓時讓張凡有些摸不着北了。只不過謙虛之下又不好明說這是自己剽竊後人的方法,於是,本來是贊言的語句聽在張凡耳中就顯得格外地刺耳了。可是久而久之,聽多了這些話的張凡又有些飄飄然起來,甚至差點以爲這就是他自己想出的辦法了。
這只不過是個小插曲而已,不過次從用了這個辦法,歸海商船的安全那是大大增加。從雞籠到泉州本就沒有多遠,一旦有戰船照顧不到的地方,船上的煙花一放,戰船也能立刻趕過去。這裏的倭寇們雖然不少,可是他們大都是分散開來,而且劫掠商船之時,也不過幾艘小船,往往一個地方出事,一艘戰船前去解圍也就夠了。再加上,戰船上的明君們得了號令,讓他們自己決定是否對倭寇還以攻擊,這讓這些以前只是整日對着口氣訓練開炮的士兵們更是歡喜的很,每次前去解救商船,只要不會對自己這方的船隻和人員有危害,大明的水兵那是鼓足了勁,狠勁地打,那模樣可比在旱地上抵禦倭寇要幹勁十足。倭寇們似乎也被明軍的這股子狠勁給嚇着了,這一片海域的倭寇行動立時小了很多,雖然時不時還有發生,不過比起前段時間那可是好多了。
至於那些水兵們更是卯足了勁頭,如今倭寇行蹤難明,他們倒也急了起來。以前是在海上漂着等待信號,如今卻是滿世界地跑着主動去尋找倭寇的蹤跡,這倒是有些讓人可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