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殮之後,事情看起來不多了,但是件件都是繁瑣無比。
皇帝大殮祭拜之後,就應該要下葬了,這被稱爲“梓宮發引”。
爲隆慶“預定”的陵墓在皇陵西南方的昭陵。本來嘛,皇帝修陵墓,很多都是自從皇帝登基那天就已經開始了的。不過這修建陵墓的工作,大都是根據皇帝的身體素質來決定快慢的。皇帝身體好的,修的慢點;病秧子皇帝的陵墓,修的自然就快。
不過皇帝也是人,人有旦夕禍福,這誰都說不準。因此,陵墓前期的修建速度都很快。但是到了後期,便會放慢下來。萬一皇帝有了個什麼好歹,也能加快速度完工,不至於鬧出什麼禍事。
不過大明朝的皇帝,命數當真是不怎麼好琢磨。有的能拖着病體做上幾十年的皇帝,有的看起來是不錯,但是說不準哪天就死了。
因此,這個梓宮發引,也總是讓匠人們心神不寧的。
在古代,帝王的葬期自然是有規定的,“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就是這麼個說法。但是明代的皇帝或者皇后的葬期卻從來都沒有過這種說法。皇后還好說,梓宮發引“例不出百日”。但是皇帝就完全沒有什麼硬性規定了,只是說擇吉日而葬,時間的長短都沒有個定製。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七天便葬於孝陵。卻也有皇帝死後,幾個月都不曾下葬的事情。或許這和那些個陵墓多多少少也是有些關係也說不定的吧。
總之,如今按照正規的程序,應該是到這裏了。但是這件事情沒有個定期,那就只能放在一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