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森44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兩人互相看了一眼,王松道:“回稟老爺,我們作坊裏這兩樣都有,一般如果求快的書籍或者是一些小稿,都是用活字版,需要印刷質量上成,而且又不求趕時間的書籍,就用雕版。”
商毅又道:“那麼你們用的活字版用的字模都是什麼材料做的?”
朱書剛道:“回稟老爺,用的都是木活字模。”
商毅道:“有沒有用銅、鐵、鉛模的?”
朱書剛道:“回稟老爺,銅字模太貴,用不起,而鐵模、鉛模印刷出來的字跡模糊,都不如木模好用。”
商毅點點頭,他知道中國是最早發眀活字印刷的國家,雖然活字印刷並沒有在中國大規模普及起來,但也絕不是像後期一些磚家所說的那樣,中國古代幾乎完全沒有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當然比雕版印刷要效率高得多,同時最終成本也要低得多。但首先需要製做好大量字模,因此初始成本遠高於雕版印刷,而且技術難度也要大得多。中國歷史上的大規模活字印刷書籍只有幾次,而且還都是官方組織的。民間的活字印刷一直停留在小規模簡易低級的印刷運用上。很少用來印刷書籍。
事實上從明中期開始,在經濟繁榮的江浙一帶,用銅活字印刷逐漸出現並流行起來,其中最著名的有無錫的華家、安家,蘇州的孫家和南京的張家等,他們用銅活字印賣的書籍流傳甚多,印刷效果也很不錯。不過中國本身的銅礦不多,而且銅又是流通貨幣的原材料,正如朱書剛所說,銅字模太貴,用不起,因此銅活字無法大規模應用,一般只有皇家才用得起。
其實鐵模、鉛模其實也能替代銅模,但由於中國古代主要使用是以煙墨爲顏料的水溶性墨水。在木製的雕版上能夠表現的很好,但是在金屬活字上很容易變成墨水珠子。而且也不能象雕版印刷一樣通過簡單的壓印就能完成轉印。拓印也是個很緩慢的過程,爲了保證能夠有效的印刷,還必須使用吸水性強的紙張,結果就是紙張的背面也會有墨跡,無法做到雙面印刷,無形中又提高了印刷的成本。都不如木活字。
當然木活字也有它的弱點:如果用木活字印書,大約印了200部左右,字模的字劃就因爲吸收煙墨中的水分,脹大模糊。但總的來看,木活字的弱點卻比泥活字和金屬活字要少得多。因此一直到清代,中國的活字印刷還是木刻活字。但即使是木活字,不管是在明代,還是在清代,終都沒有超過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最終退出中國印刷行業,得等到清朝滅亡的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