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森44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爲中國古代沒有使用油墨。而在十五世紀中期,德國人約翰內斯•古登堡創造了以鉛銻錫合金字模和油墨爲原材料的西方活字印刷術,才使歐州在印刷技術上一舉超過了中國。
由於當時正值歐洲文藝復興前期,古登堡的印刷術出現,使得印刷品的成本大爲下降,而速度卻提高了許多,從而也爲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提供了方便。後世有不少學者都認爲,歐州能在十六、十七世際取得飛速的發展,縮短與中國的差距,甚至在十八、十九世際全面超過中國。古登堡印刷術的出現,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雖然現在離古登堡的時代以經過去了二百年,但古登堡印刷術卻依然還沒有過時,而且在技術上也沒有什麼難度,其實中國的印刷技術以經很成熟了,只要弄出鉛銻錫合金字模和油墨,即使是沒有古登堡印刷機,效率也不會差到那裏去。
鉛銻錫合金字模是很容易做到的,其實就是以鉛爲主,加入一定比例的銻和錫。這兩種礦產這個時代中國就以經大量開釆了,只不過這個時候銻和錫往往都被混在一起,全當錫礦來用。世界上最大的銻礦――湖南的錫礦山就是在明代開採的,當時就以爲這裏是錫礦,所以才取了這麼個名字。
當然鑄字也還有一系列的細節工藝:鉛字必須大小一致,字座部分必須完全能夠彼此吻合,以便在排字版上能夠排列整齊。這需要特殊的工藝設備加以保證,還要有專門的修字工人進行磋磨處理等等,即使是在歐州,全套的鑄字工藝也是從十五世紀開始,逐步的改進完善,到十八世紀以後,才達到了很高的水準。當然鑄字的工作就更不用商毅操心,讓齊文遠去辦就行了。
而古登堡印刷術最關建的油墨,在後世也不是什麼密祕,其實就是用亞麻油來調製,一直到商毅穿越之前,亞麻油還被用來調製油畫顏料。古登堡當年是將亞麻仁油煮沸,冷卻到呈暗黑色,以少量蒸餾松樹脂得到的松節油精與碳黑攪勻後,放置一段後即成了油墨。
在這個時代,亞麻和松樹等原材料都不缺,不過商毅暫時還不打算泄漏油墨技術,因此他只吩咐齊文遠,先去鑄一百個字模,並且將鉛銻錫的配比量告訴他,再三強調一定要按這個配比量進行鑄字,在一個月以內完成,然後等着自己試用就行了。同時又給了他兩百銀子,作爲鑄字的費用。而自己另外找人去調製油墨,兩樣分開進行。這樣就不怕技術泄漏了。
齊文遠雖然也聽得一頭霧水,但現在商毅自己的東家,又這樣吩咐了下來,又拔下了銀子,那麼自己照辦就是了。因此接過銀子,立刻去聯繫鑄字工匠。
辦完了這些事情之後,商毅也覺得十分滿意,這才轉道回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