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爲了使我們能夠比較容易、比較清楚地看出杜甫創作的發展過程,以及他的創作和他的生活的密切聯繫,我們把杜甫的詩,大體上分成了四個時期。
這第一期,是讀書遊歷時期,包括他三十四歲以前的作品。據《壯遊》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又據《進鵰賦表》:“臣幸賴先臣緒業,自七歲所綴詩筆,向四十載矣,約千有餘篇。”可見,杜甫打七歲時起便已經有詩,到他四十三歲寫《進鵰賦表》時,連同文章(即所謂“筆”)已有了一千多篇。那麼照理推算,其中屬於三十四歲以前作的詩,少說也該有個三四百首。可是,據現存的詩來看,我們能確定爲這一時期作品的,總共不過二十幾首。這自然是一種遺憾,因爲使我們不能看到這位詩人的創作全貌。
儘管這期作品遺留的是這樣少,但我們認爲仍然應該把它作爲一個獨立的時期來處理。因爲在這一時期,杜甫寫過好幾百首詩,畢竟是一個客觀存在,不容抹殺;同時,即從這些詩來看,由於時代和生活的不同,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也都自成一個段落,如果和第二期混淆起來,合併起來,便不易看清杜甫創作的轉變和發展的跡象。
杜甫三十四歲以前,正是所謂“開天盛世”,他自己也過着一種“裘馬頗清狂”的遊歷生活,“快意”了“八九年”。因此,這一期的詩,主要是寫個人生活或摹寫景物,充滿一種年少氣盛的活力。但在個別詩篇裏,我們也可看出詩人杜甫對人民的災難已流露了他的同情,對上層社會的“機巧”,也初步有了憎厭,這正是他此後詩歌成長的根苗。
在詩的體裁方面,這時寫得最多也最成熟的是五言律詩,其次是五言古體詩,所謂“長句”的七言古和七言律,這時似很少寫(現存的只七律一首)。
五言排律和五七言絕句也很少(現存的只五言排律和七絕各一首)。詩的規模也不大,篇幅很短,《臨邑舍弟》一首一百二十字,算是最長的了。
總之,第一期,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杜甫的創作準備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