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一]。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鞠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二]。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三]。宗之瀟灑美少年,舉旅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四]。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五]。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六]。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七]。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八]。
這大概是天寶五載(七四六)社甫初到長安時所作,往後生活日困,不會有心情寫這種歌。
八人中,蘇晉死於開元二十二年,賀知章、李白,天寶三載已離開長安,可見他們雖都在長安呆過,但並不是同時都在長安,是杜甫把他們結合起來的,是追敘。這首歌,浪漫中也帶有真實面目,特別是李白和張旭,同時也可作史料看。
[一]知章,賀知章,自號四明狂客。他一見李白,便稱爲“謫仙人”,因沒酒錢,便解下所佩的金龜換酒爲樂。這兩句寫他的醉態,騎在馬上,搖搖晃晃。眼花,醉眼昏花。
[二]汝陽,汝陽王李璡。這三句寫他的好酒。鞠車,酒車。酒泉,郡名。郡城下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
[三]左相,李適之。據《唐書》本傳及《玄宗紀》,適之於天寶元年作左丞相,五載四月罷相(爲李林甫所排斥),嘗作詩云:“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爲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是年七月貶爲宜春太守,到任仰藥而死。據此,則此詩最早亦必作於五載四月以後。長鯨吸川,形容豪飲。
[四]宗之,崔宗之,也是李白的朋友。晉阮籍能作青白眼,見庸俗的人,便用白眼看他。王樹臨風,形容醉態的搖曳。宗之貌美,故以玉樹爲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