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作河西尉:淒涼爲折腰[一]。老夫怕趨走[二],率府且逍遙[三]。耽酒須微祿[四],狂歌託聖朝[五]。故山歸興盡,回首向風飆[六]。
天寶十四載杜甫被任河西縣尉,他不肯作,才改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正八品下)。這是一個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門禁鎖鑰的官兒,和他平素“致君堯舜”的政治抱負,未免相差太遠,杜甫有點啼笑皆非,所以便寫了這首自我解嘲的詩來贈自己。名爲戲,其實很傷心,據《夔府書懷》詩:
“昔罷河西尉,初興薊北師。”則此詩當作千十四載十月前後。
[一]說明不作之故。唐時縣尉一面要鞭打人民,一面又要拜迎宮長,有時自己也不免受鞭笞。
[二]趨走,猶奔走,指侍候上司。白居易詩:“一爲趨走吏,塵土不開顏。”白時爲盩厔縣尉,故自稱趨走吏。蓋本此。說怕,其實是討厭。
[三]是說比作縣尉多少自由些,故日且逍遙。杜甫不是貪圖個人逍遙的,所以這是一句牢騷、無聊的話。
[四]說明就任率府之故,其實也是牢騷話,所謂“戲語”。杜甫作官,當然不是爲了弄幾個買酒錢,但這樣的官職,又能作出什麼對國家人民有利的大事業來呢。
[五]託是託庇。是說在這個聖明的朝廷可以縱吟狂歌,無所忌諱,是任率府的又一原因。
[六]杜甫這時家在奉先,一官羈絆,回家不得,所以說“歸興盡”,但又想回去,所以說“向風飆”。(杜甫不久還是回了家:並寫出《赴奉先詠懷》那首名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