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一]。邊兵盡東征[二],城內空荊杞。思明割懷衛[三],秀巖西未已[四]。回略大荒來,崤函蓋虛爾[五]。延州秦北戶[六],關防猶可倚[七]。焉得一萬人,疾驅塞蘆子?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賊起[八];近聞昆戎徒[九],爲退三百里。蘆關扼兩寇[一〇],深意實在此。誰能叫帝閽,胡行速如鬼[一一]!
蘆子,關名,在延安西北。塞,是堵塞。塞斷蘆子關,所以阻退敵人西進之路。這詩也是七五七年春在安史叛軍中寫的,不僅可看出杜甫籌邊的策略,同時也可見杜甫“臨危莫愛身”的愛國精神。
[一]浦起龍雲:“起四句從帝所在說起,謂朔方懸遠而空虛也。”五城,是定遠、豐安和三個受降城。都在黃河北,故日“隔河水”。
[二]邊兵,即守五城的兵。因討安祿山故盡東征。
[三]史思明,祿山舊將,突厥人。懷衛,二州名。至德二載思明自博陵進乒太原:舍河北而西,所以說“割”。
[四]高秀巖,本哥舒翰部將,後降祿山,這時和史思明合兵而西。
[五]回略,是迂迴的包抄。大荒,指西北。崤函,指函谷關。崤是崤山,西連函谷,故函谷亦稱崤函。地極險要。浦雲:“思明四句指出時事危機。統日大荒,不敢斥言靈武也,蓋虛爾者,猶俗言此是空帳,非無備之謂,時已爲賊所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