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儒者說《五經》,多失其實。前儒不見本末,空生虛說。後儒信前師之言,隨舊述故,滑習辭語。苟名一師之學,趨爲師教授,及時蚤仕,汲汲竟進,不暇留精用心,考實根核。故虛說傳而不絕,實事沒而不見,《五經》並失其實。《尚書》、《春秋》事較易,略正題目粗粗之說,以照篇中微妙之文。

說《尚書》者,或以爲本百兩篇,後遭秦燔《詩》、《書》,遺在者二十九篇。夫言秦燔《詩》、《書》,是也;言本百兩篇者,妄也。蓋《尚書》本百篇,孔子以授也。遭秦用李斯之議,燔燒《五經》,濟南伏生抱百篇藏於山中。孝景皇帝時,始存《尚書》。伏生已出山中,景帝遣晁錯往從受《尚書》二十餘篇。伏生老死,《書》殘不竟,晁錯傳於倪寬。至孝宣皇帝之時,河內女子發老屋,得逸《易》、《禮》、《尚書》各一篇,奏之。宣帝下示博士,然後《易》、《禮》、《尚書》各益一篇,而《尚書》二十九篇始定矣。至孝武帝時,魯共王壞孔子教授堂以爲殿,得百篇《尚書》於牆壁中。武帝使使者取視,莫能讀者,遂祕於中,外不得見。至孝成皇帝時,徵爲古文《尚書》學。東海張霸案百篇之序,空造百兩之篇,獻之成帝。帝出祕百篇以校之,皆不相應,於是下霸於吏。吏白霸罪當至死,成帝高其才而不誅,亦惜其文而不滅。故百兩之篇,傳在世間者,傳見之人則謂《尚書》本有百兩篇矣。或言秦燔詩書者,燔《詩經》之書也,其經不燔焉。夫《詩經》獨燔其詩。書,《五經》》之總名也。傳曰:"男子不讀經,則有博戲之心。"子路使子羔爲費宰,孔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爲學。"《五經》總名爲書。傳者不知秦燔書所起,故不審燔書之實。秦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陽宮,博士七十人前爲壽。僕射周青臣進頌秦始皇。齊人淳于越進諫,以爲始皇不封子弟,卒有田常、六卿之難,無以救也,譏青臣之頌,謂之爲諛。秦始皇下其議丞相府,丞相斯以爲越言不可用,因此謂諸生之言惑亂黔首,乃令史官盡燒《五經》,有敢藏諸詩書百家語者刑,唯博士官乃得有之。《五經》皆燔,非獨諸詩家之書也。傳者信之,見言詩書則獨謂《詩經》之書矣。

傳者或知《尚書》爲秦所燔,而謂二十九,篇其遺脫不燒者也。審若此言,《尚書》二十九篇,火之餘也。七十一篇爲炭灰,二十九篇獨遺邪?夫伏生年老,晁錯從之學時,適得二十餘篇。伏生死矣,故二十九篇獨見,七十一篇遺脫。遺脫者七十一篇,反謂二十九篇遺脫矣。

或說《尚書》二十九篇者,法曰鬥四七宿也。四七二十八篇,其一曰鬥矣,故二十九。夫《尚書》滅絕於秦,其見在者二十九篇,安得法乎?宣帝之時,得佚《尚書》及《易》、《禮》各一篇,《禮》、《易》篇數亦始足,焉得有法?案百篇之序,闕遺者七十一篇,獨爲二十九篇立法,如何?或說曰:"孔子更選二十九篇,二十九篇獨有法也。"蓋俗儒之說也,未必傳記之明也。二十九篇殘而不足,有傳之者,因不足之數,立取法之說,失聖人之意,違古今之實。夫經之有篇也,猶有章句也。有章句,猶有文字也。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數以連章,章有體以成篇,篇則章句之大者也。謂篇有所法,是謂章句復有所法也。《詩經》舊時亦數千篇,孔子刪去復重,正而存三百篇,猶二十九篇也。謂二十九篇有法,是謂三百五篇復有法也。

或說《春秋》十二月也。《春秋》十二公,猶《尚書》之百篇。百篇無所法,十二公安得法?說《春秋》者曰:"二百四十二年,人道浹,王道備,善善惡惡,撥亂世,反諸正,莫近於《春秋》。"若此者,人道、王道適具足也。三軍六師萬二千人,足以陵敵伐寇,橫行天下,令行禁止,未必有所法也。孔子作《春秋》,紀魯十二公,猶三軍之有六師也;士衆萬二千,猶年有二百四十二也。六師萬二千人,足以成軍;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足以立義。說事者好神道恢義,不肖以遭禍。是故經傳篇數,皆有所法。考實根本,論其文義,與彼賢者作書詩,無以異也。故聖人所經,賢者作書,義窮理竟,文辭備足,則爲篇矣。其立篇也,種類相從,科條相附。殊種異類,論說不同,更別爲篇。意異則文殊,事改則篇更。據事意作,安得法象之義乎?

或說《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者,上壽九十,中壽八十,下壽七十。孔子據中壽三世而作,三八二十四,故二百四十年也。又說爲赤制之中數也。又說二百四十二年,人道浹,王道備。夫據三世,則浹備之說非;言浹備之說爲是,則據三世之論誤。二者相伐,而立其義,聖人之意何定哉?凡紀事言年月日者,詳悉重之也。《洪範》五紀,歲、月、日、星。紀事之文,非法象之言也。紀十二公享國之年,凡有二百四十二,凡此以立三世之說矣。實孔子紀十二公者,以爲十二公事,適足以見王義邪?據三世,三世之數,適得十二公而足也?如據十二公,則二百四十二年不爲三世見也。如據三世,取三八之數,二百四十年而已,何必取二?說者又曰:"欲合隱公之元也,不敢二年。隱公元年,不載於經。"夫《春秋》自據三世之數而作,何用隱公元年之事爲始?須隱公元年之事爲始,是竟以備足爲義,據三世之說不復用矣。說隱公享國五十年,將盡紀元年以來邪?中斷以備三八之數也?如盡紀元年以來,三八之數則中斷;如中斷以備三世之數,則隱公之元不合,何如?且年與月日,小大異耳,其所紀載,同一實也。二百四十二年謂之據三世,二百四十二年中之日月必有數矣。年據三世,月日多少何據哉?夫《春秋》之有年也,猶《尚書》之有章。章以首義,年以紀事。謂《春秋》之年有據,是謂《尚書》之章亦有據也。

說《易》者皆謂伏羲作八卦,文王演爲六十四。夫聖王起,河出圖,洛出書。伏羲王,《河圖》從河水中出,《易》卦是也。禹之時,得《洛書》,書從洛水中出,《洪範》九章是也。故伏義以卦治天下,禹案《洪範》以治洪水。古者烈山氏之王得河圖,夏後因之曰《連山》;歸藏氏之王得河圖,殷人因之曰《歸藏》;伏羲氏之王得河圖,周人曰《周易》。其經卦皆六十四,文王、周公因彖十八章究六爻。世之傳說《易》者,言伏羲作八卦;不實其本,則謂伏羲真作八卦也。伏羲得八卦,非作之;文王得成六十四,非演之也。演作之言,生於俗傳。苟信一文,使夫真是幾滅不存。既不知《易》之爲河圖,又不知存於俗何家《易》也,或時《連山》、《歸藏》,或時《周易》。案禮夏、殷、週三家相損益之制,較著不同。如以周家在後,論今爲《周易》,則禮亦宜爲周禮。六典不與今禮相應,今禮未必爲周,則亦疑今《易》未必爲周也。案左丘明之傳,引周家以卦,與今《易》相應,殆《周易》也。

其它小說推薦閱讀 More+
“Z”&“R”之楊偉達

“Z”&“R”之楊偉達

Z&R
《“Z”&“R”之楊偉達》是Z&R精心創作的辣文。這是一個關於愛、友情、成長和冒險的故事,這個故事充滿了想象力和奇幻色彩,同時也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共鳴,它會讓讀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無限可能,適合所有年齡段的讀者閱讀。守護中文實時更新“Z”&“R&am
其它 完結 0萬字
逍遙人生

逍遙人生

寂滅天堂
關於逍遙人生:紈絝子弟的香豔暖昧人生。書中,高貴不可方物,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美女市長是他的岳母,成熟端莊、嫵媚風情的跨國集團美女總裁,是他的乾媽,小家碧玉、溫柔賢淑的舅媽,與之暖昧糾纏不清……書名《逍遙人生》曾用名《風情都市》
其它 連載 1萬字
紅色莫斯科

紅色莫斯科

塗抹記憶
關於紅色莫斯科: 蘇軍一路潰敗,長驅直入的德軍一步步地逼近了莫斯科。重生爲紅軍下士米沙,首戰莫斯科,喋血斯大林格勒,揚威庫爾斯克,威震烏克蘭……在蘇維埃的紅旗下,與法西斯侵略者進行殊死的戰鬥!
其它 連載 1225萬字
百匠爭鳴!

百匠爭鳴!

悟空嚼糖
傳統手工匠師王南行,一朝穿越,成爲清貧農家女王葛。 既無系統空間輔助,也無天賜金手指外掛。 農家小戶如何才能真正崛起,躋身庶族寒門? 王葛搖搖頭,庶族只是跳板! 要知道,富貴傳家,不過三代!耕讀傳家,才能綿延不絕! 穿越,架空!
其它 連載 167萬字
殺破狼(殺破狼原著小說)

殺破狼(殺破狼原著小說)

priest
一直生活在邊陲小鎮的長庚,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身世竟然這樣的離奇。寡母不是親孃,耳聾眼瞎的小義父搖身一變成了威震四方的安定候,而自己竟然是流落民間的四皇子。一夕之間,長庚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它 完結 78萬字
附身呂布

附身呂布

王不過霸
一個二十一世紀企業高管,在即將踏上人生巔峯之際,老天卻跟他開了一個玩笑,一場車禍,讓他靈魂穿梭時空,附身於氣數將盡,不久之後,將要城破人亡,被吊死在白門樓上的呂布身上。 爲了能在這個時代生存,甚至更好的生
其它 完結 16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