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燕北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回書緊接前回,講的是那安老爺揀發了河工知縣,把外面的公私料理,應酬已畢,便在家打點起上路的事來。這日飯罷無事,想要先把家務交代一番,因傳進了家中幾個中用些的家人,內中也有機伶些的,也有糊塗些的,誰不想獻個殷勤,討老爺歡喜,好圖一個門印的重用。那知老爺早打了個僱來回車的主意,便開口先望着太太說道:"太太,如今咱們要作外任了,我意思此番到外任去,慢講補缺的話,就是候補知縣,也不知天準我作,不准我作,還不知可準我作,不准我作。"說到這裏,大家就先怔了一怔,太太只得答應了一聲。又聽老爺往下說道:"我是怕作外官,太太是知道的。此番偏偏的走了這條路,在官場上講,實在是天恩,我怎個不感激報效的嗎?但是我的素性,是個拘泥人,不喜繁華,不善應酬,到了經手錢糧的事,我更怕。如今到外頭去作官,自然非家居可比,也得學些圓通;但那圓通得來的地方好說,到了圓通不來,我還只得是笨作。--行得去,行不去,我可就不知道了。所以我的主意打算,暫且不帶家眷,我一個人帶上幾個家人,輕騎簡從的先去看看路數。如果處得下去,到了那裏,我再打發人來接家眷不遲。家裏的事,向來我就不大管,都是太太操心,不用我囑咐。我的盤纏,現有的儘可敷衍,也不用打算。我所慮者,家裏雖有兩個可靠的家人,實在懂事的少,玉格又年輕,萬一有個緊要些的事兒,以至寄家信,帶東西這些事情,我都託了烏明阿烏老大了。他雖和咱們滿洲、漢軍隔旗,卻是我第一個得意門生,他待我也實在親熱。那個人將來不可限量,太太白看着幾天兒就上去了。我起身後,他必常來,來時太太總見見他,玉格也可和他時常親近,那是個正經人。此外第一件心事,明年八月鄉試,玉格務必叫他去觀現場。"因向公子說:"你的文章,我已經託莫友士先生和吳侍郎給你批閱。可按期取了題目來作了,分頭送去。"公子一一答應。

說到這裏,太太纔要說話,只見老爺又說道:"哦!還有件事,前日我在上頭遇見咱們旗人卜德成--卜三爺,趕着給玉格提親。"太太聽見有人給公子提親,連忙問道:"說得是誰家?"老爺道:"太太不必忙着問,這門親不好作,大約太太也未必願意,他說的是隆府上的姑娘。你算我家,雖不是查不出號兒來的人家,現在通共就是我這樣一個七品大員,無端的去和這等闊人家兒去作親家,已經不必;況且我打聽得姑娘脾氣驕縱,相貌也很平常。我走後倘然他再託人說,就回復說我沒有留下話就是了。至於玉格,今年才十七歲,這事也還不忙。我的意思,總等他進一步,功名成就,纔給他提親呢。"太太說:"這家子聽了去,敢是不大合式。拿我們這麼一個好孩子,再要中了,也不怕沒那富室豪門找上門來,只怕兩三家子趕着提來,還定不得呢!"老爺說:"倒也不在乎富室豪門,只要得個相貌端正,性情賢慧,持得家,喫得苦的孩子,那怕她是南山裏北村裏,都使得。"太太說:"叫老爺說的真個的!我們孩子,怎麼了就娶個南山裏北村裏的?這時候且說不到這些事。倒是老爺才說的一個人兒先去的話,還得商量商量。老爺雖說是能喫苦,也五十歲的人了,況且又是一場大病纔好。平日這幾個丫頭們服侍,老婆子們伺候,我還怕她們不能周到,都得我自己調停,如今就靠這幾個小子們,如何使得呢?再說萬一得了缺,或者署事有了衙門,老爺難道天天在家不成?別的慢講。這顆印是個要緊的。衙門裏,要不分出個內外來,斷乎使不得!老爺自想想。"老爺說:"何嘗不是呢!我也不是沒想到這裏。但是玉格此番鄉試,是斷不能不留京的;既留下他,不能不留下太太照管他。這是相因而至的事情,可有甚麼法兒呢?"那公子在一旁,正因父親無法不起身赴官,自己無法不留家鄉試,父子的一番離別,心裏十分難過。就以父親的身子年紀講,沿路的風霜,異鄉水土,沒個着己的人照料,也真不放心。如今又聽父母的這番爲難是因自己起見,他便說道:"我有一句糊塗話不敢說,只怕父母不準;據我的糊塗見識,請父母只管同去,把我留在家裏。"老爺、太太還沒等說完,齊說道:"那如何使得!"公子說:"請聽我回明白了。要講應酬事務,料理當家,我自然不中用;但我向來的膽兒小不出頭,受父母的教導,不敢胡行亂走的這層,還可以自信。至於外邊的事,現在已經安頓妥當了,家裏再留下兩個中用些家人,支應門戶,我不過查查問問,便一意的用起功來,等鄉試之後,中與不中,就趕緊起身,隨後趕了去,也不過半年多的光景,一舉兩得,不知可使得使不得?"太太聽了,只是搖頭;老爺也似乎不以爲可。但是左想右想,總想不出個道理來。還是老爺明決,料着自己一人前去有多少不便,大家彼此都不放心,聽了公子的這番話,想了一想,便對太太道:"玉格這番話,雖然的是孩子話,卻也有些兒見識。我一個人去,你們孃兒兩個都不放心。太太既同去,太太便沒有甚麼不放心的了。有了太太同去,玉格又沒甚麼不放心的了;可又添上了個玉格在家,我同太太不放心。這本是樁天生不能兩全的事!譬如咱們早在外任,如今從外任打發他進京鄉試,難道我和太太還能跟着他不成?況且他也這樣大了,歷練歷練也好。他既有這志向,只好就照他這話說定了罷。太太想着怎樣?"那太太聽了,自然是左右爲難;但事到其間,實在無法,便向老爺說道:"老爺見的自然不錯,就這樣定規了罷。但是老爺前日不是說帶了華忠去的麼?如今既是這樣說定了,把華忠給玉格留下,那個老頭子也勤謹,也嘴碎,跟着他裏裏外外的又放一點兒心。"老爺連說:"有理。我要帶了華忠同去,原爲他張羅張羅我洗洗涮涮這些零星事情,看個屋子。如今把他留下,就該派戴勤去也使得。戴勤手裏的事,有宋官兒也照過來了。"當日計議已定,便連日的派定家人,收拾行李。安老爺一面又把自己從前拜過的一位業師跟前的世兄弟程師爺,請來留在家中照料公子溫習學業,幫着支應外客。那程師爺單名一個"式"字,他也有個兒子名叫程代弼,雖不能文,卻寫得一筆好字,便求安老爺帶去,不計脩金,幫着寫寫來往書信。外邊去的是門上家人晉升,簽押家人葉通,料理家務家人梁材,還有戴勤並華忠的兒子隨緣兒,大小跟班的三四個人,外薦長隨兩三個人,以至廚子火夫人等,內裏帶的是晉升家的,梁材家的,戴勤家的,隨緣兒媳婦,--這隨緣兒媳婦,是戴勤的女孩,並其餘的婆子丫鬟,共有二十餘人。老爺一輛太平車,太太一輛河南棚車,其餘家人都是半裝半坐的大車。諸事安排已畢,這老爺、太太辭過親友,拜別祠堂,便擇了個長行吉日,帶領裏外一行人等,起身南下。這日公子送到普濟堂,老爺便不叫往下再送。當下爺兒娘們依依不捨,公子只是垂淚,太太也是千叮萬囑,沽眼抹淚的說個不了。老爺便忍着淚說道:"幾天離別,轉眼便得聚會,何必如此!"說着,又囑咐了公子幾句安靜度日、奮勉讀書的話,竟自和太太各各上車去了。公子送了老爺、太太動身,眼望着那車去得遠了,還在那裏呆呆的呆望。那老爺、太太在車上,也不由得幾次的回頭遠望,只是戀戀不捨,這正是古人說的:"世上傷心無限事,最難死別與生離"。這公子一直等到了車輛人馬都巳走遠了,又讓那些送行的親友先行,然後才帶華忠並一應家人回到莊園,真個的,他就一納頭的杜門不出,每日攻書,按期作文起採。這且不表。且說那安老爺同了家眷,自普濟堂長行,當日住了長新店,沿路無非是曉行夜住,渴飲飢餐。一日到了王家營子,渡過黃河,便到南河河道總督駐紮的所在,正是淮安地方。"早有本地長班,預先給找下公館,沿河接見。上下一行人便搬運行李,暫在公館住下。安老爺草草的安頓已畢,便去拜過首縣山陽縣各廳同寅,見過府道。然後才上院投遞手本,稟到稟見。那河臺本是個以河工佐雜微員出身,靠那逢迎鑽乾的上頭,弄了幾個錢,卻又把皇上家的有用錢糧,作了他致送當道的進身獻納,不上幾年,就巴結到河工道員;又加他在工多年,講到那些裏頭"挑壩"、"下掃"、"加堤"的工程,怎樣購料,怎樣作工,怎樣省事,怎樣賺錢,那一件也瞞他不過。因此上歷署兩河事務,就得了南河河道總督。待人傲慢驕奢,居心忮刻陰險。那時同安老爺一班兒揀發的十二人,早有一大半各自找了門路,要了書信,先趕到河工,爲的是好搶着鑽營個差委,及至安老爺到來,投遞了手本,河臺看了,便覺他怠慢來遲。又見京中不曾有一個當道大老寫信前來託照應他,便疑心安老爺仗着是個世家旗人,有心傲上,隨吩咐說:"叫他等見官的日子,隨衆參見。"安老爺是坦白正路人,那裏留心這些事!一般也隨衆打點些京裏的土儀,給河臺送去;及至送到院上,巡捕傳了進去,交給門上。那門上家人看了看禮單,見上面寫着不過是些京靴、杏仁、冬菜等件,便向巡捕官發話道:這個官兒來得古怪呀!你在這院上當巡捕,也不是一年咧,大凡到工的官兒們送禮,誰不是緙繡、呢羽、綢緞、皮張,還有玉玩、金器、朝珠、洋表的?怎麼這位爺送起這個來了?他還是河員送禮,還是看墳的打抽豐來了?這不是攪嗎?沒法兒也得給他回上去。"說着,回了進去,又從中說了些懈怠的話。那河臺心裏,更覺得是安老爺瞧他不起,又加上了三分不受用,當時吩咐出來,說:"大人向不收禮。這樣的費心費事,叫安老爺留着送人罷。"次日正是見官日子,安老爺也隨衆投了手本。少時傳見,那河臺先算定了安老爺是個不通世路沒有能幹的人;及至見面遞上履歷,才知這老爺是由進士出身。又見他舉止安祥,言詞慷慨,心裏說:"這人既如此通達諳練,豈有連個送禮的輕重過節兒,他也不明白的理?這分明看我是佐雜出身,他自己又是兩榜,輕慢我的意思,倒得先拿他一拿。"因又動了個忌才之意,淡淡的問了幾句話,就起身讓走送出來了。那安老爺也只道新官見面之常,不過如此,也不在意。從此就在淮安地方候補聽差,除了三八上院,朔望行香,倒也落得安閒事。安老爺本是個雅量,遇着那些同寅宴會,卻也去走走,但是一有了歌兒舞女,再遇見打牌搖攤,可就弄不來了。久之,那些同寅也覺得他一人向隅,滿座不歡,漸漸的就有些聲氣不通起來。這又不在話下。

卻說河臺一日接得邳州稟報,稟稱邳州管河州判病故出缺。這缺本是個工段最簡的冷靜地方。又恰巧輪到安老爺署事到班,便下札懸牌,委了安老爺前往署事。安老爺接了委牌,稟辭出來,又到府裏稟辭。淮安府見面先談了幾句官話,便問:"吾兄,你講定了幕中的朋友了沒有?"安老爺說:"卑職到此不久,人地生疏,正要和大人討人呢!"知府說:"很好!那前任請的朋友錢公,就很妥當,你就請他蟬聯下去罷。"說着,從靴掖兒裏掏出一個名條。安老爺連忙的接過來,見上面寫着"錢如甫"三個字,當下收了。這天便是山陽縣請喫晚飯,飲酒中間,安老爺也請教了一番到工如何辦事的話。那首縣便說:"辦工首在得人,兄弟這裏卻有一個千妥萬當的人,他從前就在邳州衙門,如今兄弟這裏人浮於事,實在用不開。二哥,你帶了他去,大可助你一臂之力。"說着,便叫了那人來叩見。安老爺一看,見那人生得大鼻子,高顴骨,一雙鼠眼,幾根黃鬚,看去就不象個安分之徒,因是首縣薦的,便先問了問他的姓名。那人回稱姓霍名叫士端。那首縣便道:"明日就到安大老爺公館伺候去罷。"那人謝了一謝,便退下去,一時酒散。老爺次日便拜客辭行,帶了,家眷奔邳州而來,在路無話。到了那裏,自有一班的書吏衙役迎接,並那到任堂規,以至同城官員,如何接風宴會,都不必煩瑣。

安老爺到任後,所喜工輕政簡,公事無多,老夫妻二人,就照平日在家一般的過起勤儉日子來。心中只是記掛着公子,所喜接得幾封家信,知道家中安靜,公子照常讀書,也就無可惦念了。一日,安老爺接着邳州直河巡檢的稟報,報稱:沿河碎石坦坡一段,被水沖刷,土岸塌陷,稟請興修。安老爺接了稟帖,親自帶了工書人等,到工查看,不過有十來丈工程,偶因木樁脫落,以致碎石倒塌散漫,卻都不曾衝去,儘可撈用。那土工也塌陷得無多,自己雖不懂,看了去大約也不過百十金的事。回來便吩咐該房'書役辦稿,就在歲修銀兩項下,動支趕辦。

次日房裏送進稿來,先送師爺點定,簽押呈上老爺標畫。見那稿倒也核辦得明白,只那工段的丈尺,購料的堆垛,錢糧的多少,卻空着沒填,旁邊粘着一個小小紅籤兒,上寫着"請內批"三個字,那核辦的師爺也不曾填寫。老爺當下叫簽押說:"你去問問師爺,這數目怎麼沒填寫?想是漏了。"少停簽押回稱說:"問過師爺,師爺說候老爺把錢糧數目批定,再核料物丈尺。向來是這等辦的。"老爺說:"這怎麼講?難道我自己會銷算不成?你大約沒聽清楚,等我自己問去罷。"說着,便起身來到書房。那師爺聽得東家過來了,連忙換上了帽子,作揖迎接,腳底下可還是兩隻鞋。送茶讓座已畢,老爺就問起這句話來,只見那師爺咬文嚼字的說道:"規矩是這等的,要東家批定了,報多少錢糧,晚生纔好照着那錢糧的數目,覈算工料的。"老爺說:"那丈尺是勘明白了。既有了丈尺,自然是核着丈尺算工料,照着工料算錢糧。怎麼倒先定錢糧數目呢?況且叫我批定,又怎樣個約略覈計多少呢?譬如就照前日現勘的丈尺,據先生你看,應用多少錢糧?"那師爺說:"要照現勘的丈尺,多也不過百十金罷了。"老爺說:"可又來!就着這數目據實報出去就是了。"那師爺連連搖頭說:"這是作不來的!"老爺便問:"這又怎麼講呢?"那師爺道:"承東家不棄,請晚生在這衙門幫辦公事,可不敢不傾心吐膽的奉告。我們這些河工衙門,這'據實'兩個字,用不着,行不去的哪!即如東家從北京到此,盤費日用,府上衙門,內外上下,那一處不是用錢的;況且京中各當道大老,和本省的層層上司,以至同寅相好,都要應酬的,倒也不容易。這也在東家自己,晚生也不敢冒昧多說。但是就我們這衙門講,晚生是有也可,沒有也可,倒也不計較。戶、這內面門印跟班,以至廚子火夫,外面六房三班,以至散役,邵一個不是指望着開個口子,弄些工程喫飯的?此猶其小焉者也。再加那工程一出來,府裏要費,道里要費,到了院費,更是個大家;這以後委員勘工要費,收工要費,以至將來的科費部費,層層疊疊,那裏不要若干的錢?東家是位高明不過的,請想想:可是"據實'兩個字行得去的?"老爺聽了這話,心下一想:"要是這樣的頑法,這豈不是拿着國家有用的帑項錢糧,來供大家的養家肥己,胡作非爲麼?這我可就有點子弄不來了!"因向那師爺說道:"據先生你講起來,這外費是設法的了。至於我家的家人,斷乎不必,我的這層更不消提起。"那師爺見不是路,果然不願意。但是三分匠人,七分主人,無法只得含含糊糊的,核了二三百金的錢糧,報了出去。從此衙門內外人人抱怨,不說老爺清廉,倒道老爺呆氣。都盼老爺高升,說:"再要作下去,個家可就都紮上口袋嘴兒了。"且不說衆人的七言八語。

卻說一日忽然院上發下了一角公文,老爺拆開一看,原來是自己調署了高堰外河通判。老爺看畢,正在心裏納悶說:"我到這裏不久,又調署了高堰,這是何意?"早見那長隨霍士端正匆匆的走上來道喜說:"這實在是件想不到的事!這缺要算一個美缺,差不多的求也求不到手。如今調署了老爺,這是上頭看承得老爺重;再不然,就是老爺京裏的有甚麼硬人情兒到了。這番調動,老爺可必得象棋象樣答上頭的情才使得呢!"老爺便說:"我也不過是盡心竭力,事事從實,慎重皇上家的錢糧,愛惜小民的性命;就是答了上司的情了,難道還有個別的甚麼的法子不成?"霍士端說:"這個全不在此。只這眼前便有一個機會,小的正要回老爺。這下月便是河臺的正壽,可不知老爺打算怎麼樣個行法?"老爺道:"那早巳辦妥當了,我上次在淮安首縣,就說過每人備銀五十兩公辦壽屏壽禮,我已經交給首縣了。"霍士端笑道:"難道老爺打算這樣就完了不成?"老爺說:"依你還要怎樣呢?"霍士端回說:"小的可敢說怎麼樣呢?不過是老爺待小的恩重,見不到就罷了;既見到了,要不拿出血心來提補老爺,那小的就喪盡天良了。就小的知道的說:那淮徐道是綢緞紗羅;淮揚道辦的秀氣,是四方硯臺,外面看看是一色的紫檀匣子,盛着端石硯臺,裏面卻用赤金鑲成,再爲漆罩了一層,這份禮可就不菲;淮海道是一串珍珠手串,八兩遼參;河庫道辦的更巧,是專人到大人原籍,置一頃地,把莊頭佃戶,兌給本宅的少爺,卻把契紙裝了一個小匣兒,帶到院上當面送的。就是那二十四廳,也各有各的路數,各有各的巧妙。老爺如今就這五十兩公分,如何下得去?何況老爺現在調署這樣一個美缺呢!"老爺說:"這可就罷了我了!慢說我沒有這樣家當,便有,我也不肯這樣作法。"霍士端說:"這事,老爺有甚麼不肯的?這是有去有來的買賣,不過拿國家庫裏錢,搗庫裏的眼,弄的好巧了,還是個對合子的利兒呢!不然的時候,可惜這樣的好缺,只怕咱們站不穩。"老爺聽到這裏,便說:"你不必多講了,去吧去吧。"那霍士端看這光景,料是說不進去,便訕訕的退了下來,另作他自己的打算去了。

其它小說推薦閱讀 More+
幹掉主角!魔頭變霸主

幹掉主角!魔頭變霸主

山角
幹掉主角!魔頭變霸主小說簡介: 【瘋批】+【三觀不正】+【無敵】+【雙潔】+【強強聯合】高冷學霸姜嫵穿越成修仙文裏面的女魔頭,女魔頭雖強,但卻是個被主角利用的心思單純炮灰女配。穿書之日便是女魔頭的死期,主角眼巴巴就等着女魔頭滅了這天下第一大宗,然後坐收漁翁之利。姜嫵扶了扶並不存在的眼鏡,手一攤,表示靈力枯竭。主角不甘心,姜嫵直接靈力湧現幹掉主角重開。一眨眼姜嫵回到了她與主角相遇的那一天,這次姜嫵
其它 連載 8萬字
巨星重生手札

巨星重生手札

可期
沈沐清上輩子爲了唯一的朋友揹負罵名,卻落得死不瞑目, 一朝重生,衆人口中的寄生蟲變爲了無父無母的小龍套慕青, 這輩子他只想揭開仇人僞善的面目,讓上輩子家人幸福生活, 不料卻一不留神被某巨巨盯上, 且看他怎樣爲
其它 完結 162萬字
圍牆之外,何去何從

圍牆之外,何去何從

閒散大仙人
眼睜睜看着老公給她帶頂綠意盎然的帽子,她也反手一個禮尚往來。生活如此刺激,做人委實不不易。誰不是一邊受傷,一邊給自己療傷。無論是誰,人生第一個要愛上的人必須是自己!******有一天,一個陌生女人來訪,沈如筠的婚姻生活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沈如筠和吳毅棠從相知相知相戀到步入婚姻已近十年,沈如筠全身心地...
其它 連載 38萬字
都市神警:從暑假開始的破案天王

都市神警:從暑假開始的破案天王

黨蔘燉雞
關於都市神警:從暑假開始的破案天王: 暑假動物園打工,偶遇命案現場並激活金手指的警院學生秦風,從一具被扔在獅子園內的屍體開始,秦風被天河市局重案組組長看中。之後連破腐屍案,特大入室盜竊案……警院領導堅稱:不是警院成就了秦風,而是秦風成就了警院,警院以秦風同學爲榮。天河市局:只要我方派出小秦警官,罪犯們就得小心了。省廳:小秦組長不僅是天河市局的,也是全省的。部委:我們要有大局觀意識,不能有山頭思想
其它 連載 135萬字
巔峯之路:開局一間食肆

巔峯之路:開局一間食肆

想去遠方的驢
關於巔峯之路:開局一間食肆: 資深北漂一個意外醒來,成了問水縣九品小官之子,父親清廉,家庭拮据,妹妹營養不良,弟弟一個讀書要錢,一個剛剛六個月。仰天長嘆,葉繁沒想到,此刻最能幫到自己的,不是學歷,不是工作經驗,而是留學被迫練就的一手廚藝……本想小富即安,偏安一隅,卻在被動或主動的選擇裏,從縣城到京師,從一介商賈的葉東家,成了葉總旗,葉主事,葉院長……直至,這大靖廟堂的巔峯之上!歷史架空,架得很空
其它 連載 144萬字
九十年代嬌軟美人穿越了

九十年代嬌軟美人穿越了

薑絲煮酒
文案:姜黎錦做了一個夢,夢裏面她家破產,家裏房子被法院查封,她被迫住進了漏雨的平房,大伯家的堂姐一身珠光寶氣,高傲的站在她面前顯擺。姜黎錦和堂姐都是罕見的熊貓血,堂姐生產前,把她抓住要她獻血,是刑警..
其它 連載 1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