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燕北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熱鬧着,外邊家人將銀子、行李,一起一起的搬來,交代明白。那車輛並牲口,就交給店裏照看餵養。晉升已在前層,收拾了兩間潔淨店房,預備張親家老爺住。一時行李發完,張親家老爺過來,安太太忙叫請。請了進來,只見他穿一件搭襪口的灰色粗布襖,套一件新石青細布馬褂,系一條月白標布搭包,本是氈帽來的,借了店裏掌櫃的一項高梁兒秋帽兒。見了安太太作了一個揖。安太太不會行漢禮,只得手摸頭把兒,以旗禮答之。進房坐下,茶罷。安太太便道了一路照料的致謝,又把方纔的話,告訴一遍。那親家老爺,倒也本本分分的,說了幾句謙虛話,又囑咐了女兒一番。雖說是個鄉下風味兒,比那位親家太太,就怯的有個樣兒多了!坐了一會,便告辭外邊去坐。安太太又說:"你們親家兩個,索性等消停消停再說罷。"那老兒答應着,站起去了。安公子這纔敢去見父親,並討了母親的主意,安太太也把怎的說法,一一的教導他明白。這裏便催着給親家太太擺飯。
安老爺自從住在這土地祠裏,轉瞬將近一月,那銀項限期日緊,手下湊了不足千金,寄烏學士告助的信,至今不見迴音;梁材進京往返總須兩月,且不知究竟辦得成否;何如眼前九月初旬已近,又正是放榜之期,不知公子三場詩文,可能望中;更奇的是許久不接家信,不得家中近日情形。公子是出場就動身了啊,還是不曾上路呢?更加此地,雖有幾個朋友可談,在那縣衙裏,又不得常見,只有程相公陪着談談,偏又是個不大通的。雨夕風晨,十分悶倦。這日飯後,正拿了一本《周易》在那裏破悶,只聽牆外人聲說話,像有客來的光景。正待要問,隨緣兒慌張張的跑將進來,說道:"大爺來了!"老爺也不免嚇了一跳。說着,公子早已進門,請下安去,起來趕了兩步,跪在老爺膝前,扶了腿失聲要哭。安老爺正在不得意之中,父子異地相逢,也不免落淚。只是嚴父慈母,所處不同,便不似太太那番光景。一面點頭拉起公子來,說道:"你可出來作什麼?"因大概問了問何人跟隨,一路行色光景。隨即問道:"你難道沒下場嗎?"第一句公子就不好回答,只得斂神拭淚答道:"正在場前,聽見父親這個信息,方寸已亂,自問下場也作不出好文章來;便僥倖中了,父親現在這個地方,兒子還何心顧及功名名節,所以忙得不及下場,趕來見見父母。"老爺嘆息一聲說道:"卻也難怪你,父子天性,你豈有漠然不動的理嗎?不過來也無濟於事,我已經打發梁材進京去了。算這日期,你自然是在他到的以前就動身的;我早已料到你聽見這信,必趕出來,所以打發梁材兼程進京,一來爲止住你來,二來也爲將家裏現有的產業折變幾兩銀子,湊着交這賠項。你這事雖不在行,到底還算個作纛旗兒。如今你又出來了,這怎麼樣呢?"說着,皺了眉,宛轉思索。公子見這光景,回道:"這事已經遵父親的主意,辦妥當來了。"老爺道:"你方纔說不曾見着梁材,自然不曾見着我的諭帖,從那裏遵起?"公子道:"兒子想除此也別無辦法,所以就大膽作主這樣辦了。"老爺道:"這倒難爲你了,只是我計算,多也不過二千餘金,終究還不足數。假如並此而無,且慢慢的湊罷了。"公子道:"據現有的數目,大約也敷衍着夠了。"老爺說:"這又是不知物力艱難的孩子話了。如今我這裏纔有不足千金,搭上這項不過三千金。我雖致信烏克齋,他在差次,還不知有無,便有,充其量也不過千金,連上下平色,還差千餘金呢!你看着世上的銀子,就這等容易。"公子回道:"兒子此番帶來,約有七千金上下光景,便不候烏克齋的信,想也足用了。"老爺聽了這話,把臉一沉,問道:"阿哥!你在那裏弄得許多銀子?我平生於銀錢一道,一介不苟,便是朋友有通財之誼,也須誼可通財的,纔可作將伯之呼;你若借了這事,向親友各家,不問交誼,一概的沿門托鉢,搖尾乞憐起來,就大不是我的意思了。"公子此時心下一想,事到其間,也不得不說了;況且父母跟前,便是自己作錯了事,豈容有一字欺隱?莫如直捷痛快的盡情一吐,便是有幹嚴怒,也合受一場教訓。便回道:"並不曾求着親友,只是這樁事,說來頭緒也亂,情節也多,先得求父親不要喫驚、着急、生氣,容兒子慢慢的細稟。"說着,便跪了下去。安老爺平日雖是方正嚴厲,見這等嬌生慣養一個兒子,爲了自己,遠路跋涉而來,已是老大的心疼,只是有見於"愛之能勿勞乎"和那"玉不琢,不成器"的這兩句話,不肯驕縱了他;今又見他如此,此番爲我出來,這是天理人情,無所謂錯;況又受了這場掀天風浪,難道我還責備你的舉動,滿面悽惶,更加不忍,且料其中必另有一段原故,卻也斷想不到公子竟遭了這等一場大顛險。
當下向公子道:"你不必慌,只管起來明明白白的說。"公子方纔站起身來,從家中得信起身,一直到今日到店止,照方纔回太太的話,應節省的節省,應加詳的加詳,並和張金鳳聯婚一段,一字不落,也都據實的稟了他父親。書中交代清楚,嚴父慈母,其性則一,其情不同;況且這位安老爺又是才學說三者兼備的人;當公子說的時節,便不肯用話打他的岔,默默凝神靜氣聽去,但見他聽着,忽而搖頭,忽而點頭,忽而抬頭,忽而低頭,那心裏大約是驚一番,喜一番,感一番,痛一番,一直等他把話說完了,才透過口氣來,不由得一陣酸心,兩行熱淚。公子也鳴嗚咽咽惶恐個不住。安老爺定了一定,長出了一口氣,才向公子道:"這樁事我都是明白了,你想我聽着,怎能夠不驚!到了此時,卻急也無益,更無氣可生,只是苦了你了。你如今不必害怕着忙,聽我告訴你,你此番爲我出來,這是天理人情,無所謂錯;況又受了這場掀天風浪,難道我還責備你不成?然而這事,卻是都由你少不更事而起。你想這條路,帶着若干的銀子,便華忠跟着,且難保無事;何況你孤身一人,以致險遭不測。你想,倘然果遭不測,不但你成了罪人,連我也是個罪人了,比起你給我送銀子來,孰輕孰重?及至你在店裏,遇見那個什麼十三妹女子,卻純是你不學無識了。方纔聽你說起那情景來,她句句話與你針鋒相對,分明是豪客劍俠一流人物。豈爲'財'色'兩字而來?你千不合,萬不合,不合那一走。這就是叫作'吉凶侮吝,生乎動'了哇!再講到那騾夫、和尚,原是天理人情之外的事,也難怪你見不及此;只是果然不走,這禍又從何而來呢?至於你受那十三妹的金銀,允那張金鳳的姻事,這兩樁事,你自己以爲大錯,我倒原諒你。何也?聖人說:'觀過知仁',原不盡在'黨'字上講。當那進退維谷的時候,便是個練達老成人,也只得如此,何況於你?又何況你心裏還多着爲我的一層!倒是我作老家兒的不曾蔭庇到你,轉叫你爲我先受了累了,這是我心裏難過的去處。如今這項金銀,也還算得從義路而來,此時也無法不受,況且我也正用得着。竟是用了她的,成全了那女子一番義舉和你一片孝心,我們再圖後報。那張姑娘,方纔聽你說來,竟是天作之合的一段姻緣,你可不準嫌她父母鄉愚,嫌她鄙陋,稍存求全之見,如今竟是以前言爲定,都等我完了官事出去,給你們作合,想來你娘沒什麼不肯的。"公子聽一句,應一句,緊記了母親的話,且慢說方纔放定的一層;今聽安老爺如此一問,乘勢回道:"看母親的光景,也以爲必當作合,但不得父親的話,只不好就定,還叫兒子請示。"老爺說:"那更好了,你略歇歇兒,就先回去,把這話說給你娘聽。並致意你岳父岳母,叫他二位好放心,我也無可爲難着的了。"安公子聽完了話,一切得了主意,心裏一想,暗道:"我安驥修了幾生,有多大造化,得這樣劬勤覆育的二位老人家。"想到這裏,轉不禁痛定思痛,感深而泣。安老爺道:"這又哭什麼?不必哭了,再哭,就叫我着急了。"公子這才收了淚痕,換出笑臉,詳問父親的起居眠食。老爺說:"你此時且不必絮叨,把方纔的話回去說了,就換了衣裳來,跟我喫了飯,今日就在此住,我還有話說呢!你丈人那裏,我請程相公替我陪去。"公子領命退出,本是僱了個小轎來的,就坐了那小轎飛奔回店。見了安太太,不及細說,笑嘻嘻的道:"我父親沒生氣,都依了。"安太太道:"我早曉得了,我只管那叫你去,到底不放心,打發人跟了聽去,回來回了,我都知道了。這好極了,你去陪你丈人喫飯去罷。"公子又把父親還叫回去,並請程相公陪着的話回明,忙忙的換衣回去,他父子方纔得說一番無限離情,敘一番天倫樂事。
那張老有程相公在那裏陪着,一個講的是抄謄繕寫,一個講的是耕種耙鋤,說了一晚,也不曾說到一處。那張太太是提着精神,招護了一雙女兒、女婿,到了這裏放了心了。晚飯又多飲了一杯,更加村裏的人兒,不會熬夜,才點了燈,就有些上眼皮兒找下眼皮兒,打了一個呵欠說道:"要不,咱睡罷!"張姑娘正要和婆婆多親熱一刻,說:"我還不困呢,媽先睡去罷!"那婆兒更無謙讓,過西間去,脫了衣裳,躺下就睡了。這裏安太太叫張姑娘上了炕,才細細的問她家鄉路上一切閒話。說到路上,那張姑娘不住的十三妹姐姐長,十三妹姐姐短,安太太這才知道,那位救命的姑娘叫作十三妹。張姑娘又把十三妹的形容舉止,並定親以前,怎樣先私下問她許多的話,都傾心吐膽的告訴了婆婆。安太太更是心感,因說道:"這位姑娘,不要真是位菩薩轉世罷!只是你們受了她的好處,還當面給她道了個謝;我可那裏謝她一聲去呢?我方纔心裏許了個願,等十五日在天地前,上個滿堂供,焚個滿斗香,一來答謝上天,報咱們父子婆媳完聚的天恩;二來祝讚着那十三妹姑娘增福延壽,將來得個好婆婆,好女婿;我還打算另設張桌兒,望空遙拜她一拜,心裏才過得去呢。"張姑娘道:"這個只怕使不得。她和媳婦結了姐妹,在婆婆看着,也是孩子一樣,這一拜她斷當不起。媳婦倒有個見識,媳婦本也有個願心許下,給她供個長生祿位,早晚禮拜,願生生世世和她託生一處。婆婆想着使得使不得?"安太太聽了,說:"很好。"又說:"是這樣,咱們娘兒們,都是十五那天還願。"婆媳二人,又談了許久,聽了聽,那天已交四更,才各歸寢。
讀者,看這回書把上幾回的事,又寫了一番,不覺得有些煩絮拖沓麼?卻是不然,在我作者,雖不過是照事實描寫,卻別有一段苦心孤詣。這野史稗官,雖不可與正史同日而語,其中伏應虛實的結構也不可少;不然,都照宋子京修史一般,大書一句了事,雖正史也成了笑柄了。非這番找足前文,不成文章片段,並不是我消磨工夫,浪費筆墨,也因這第十二回,是個小團圓,是《兒女英雄傳》的第一番結束。正是:好向源頭通曲水,再從天外看奇峯。
後事如何?下回書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