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王應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註釋大學:書名,原是《禮記》中的一篇,後來抽出來與《論語》等合稱爲“四書”。
曾子:名參,孔子的弟子。
修:修身,自身的修養。
齊:齊家,整頓家族。
平:平天下,安定天下。
治:治理國家。
曾子作了《大學》一書,他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
心解《大學》《大學》原本是《禮記》的第四十二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傳爲孔子弟子曾子所作。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而推崇《大學》與《中庸》,至北宋二程(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百般褒獎宣揚,甚至稱“《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並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註》時,便成了《四書》之一,而且將它列爲“四書”之首。
曾子(公元前505—前436年),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平邑縣,一說山東嘉祥縣)人。十六歲拜孔子爲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也是孔子最爲得意的弟子之一。他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子思師從曾子,又傳授給孟子。因此,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啓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家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他著述有《大學》、《孝經》(有人認爲《孝經》是孔子的作品)等儒家經典,與孔子、孟子、顏子(顏回)、子思並肩共稱爲五大聖人,後世儒家尊他爲“宗聖”。當代的曾姓後裔均把曾子作爲自己的開派祖先。他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爲本、孝道爲先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
關於“大學”的含義,現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是廣博的意思;一說它是相對“小學”而言的,也就是“大人之學”,即君子達到從政之學。現多采用第一種說法,個人比較贊同第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