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王應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
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
註釋致君:輔助君主成爲堯舜那樣的明君。
澤民:用自己的行動爲百姓造福。
人在幼年的時候學習聖賢之書,長大以後就要行聖賢之事,對上要輔助君王,對下要造福百姓。如果做到了這些,你的聲名得到了宣揚,祖先得到了尊容,也給下代樹立了好的榜樣。
心解學習的目標當今社會,人們要經過胎教、幼年教育、九年義務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職教、成教這些終身教育之後,還要經歷臨終前的教育,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煞費苦心的“教育世界”究竟是爲了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曾國藩曾經說過:“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講求乎誠正修齊之道,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之事,操習乎記誦詞章之術,以自衛其身。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古稱金丹換骨,餘謂立志即丹也。”《三字經》認爲,幼年志在求學,長大以後,步入社會就要學以致用,將自己的學問反饋給社會,上報效國家,下爲蒼生造福。這在今天依然有積極的意義。
古時還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學習是爲了光宗耀祖。“揚名聲,顯父母”,出自《孝經》:“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人行孝道有始有終,孝道我們已經講了很多,“孝之終”就是要“揚名聲,顯父母”。“裕於後”是爲子孫後代積累福德,讓自己的德行像奔騰不息的江河水一般,一代代地川流下去。儒家思想偏重於入世,因此唐以後的讀書人,均以建立世功、光前裕後、封妻廕子爲理想目標,都湧向“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科舉道路。
一則公益廣告《知識改變命運》,給予很多青年以學習的動力。這句話出自華人首富李嘉誠。1928年李嘉誠出生於廣東潮州,父親是小學校長。1940年爲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壓迫,全家逃難到香港。兩年後,父親病逝。爲了生計,李嘉誠被迫輟學。1950年,年僅二十二歲的李嘉誠在筲箕灣創辦長江塑膠廠。1958年,李嘉誠開始投資地產市場。1972年長江實業上市,其股票被超額認購65倍。1979年,“長江”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1984年,“長江”又購入“香港電燈公司”的控股權。1960年,香港地產業陷入低谷,李嘉誠大膽投資地產;1995年12月,長江實業集團三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已超過420億美元。2000年,長江實業集團總市值約爲8120億港元。2008年3月19日,李嘉誠以李嘉誠基金會、長江集團、和記黃埔集團的名義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1億元人民幣,用於爲災區學生設立特別教育基金。2009年4月22日,李嘉誠旗下長江集團、和記黃埔聯合向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捐贈人民幣1億元。從貧困少年到“塑膠花大王”,從地產大亨到救市的白衣騎士,從“超人”到新經濟的領袖,從管理大師到傳媒高科技弄潮兒。在以120億美元的財富成爲港澳臺百富榜首富的同時,他也以濃縮了無數人財富締造夢想的親身經歷成就了自己在華人心目中的神聖地位。一個窮困的少年,憑藉自身的勤奮與智慧,用幾十年的時間,締造了財富創造的神話,以自己的不凡經歷書寫着“知識改變命運”的傳奇。
“知識改變命運”,改變後的命運是什麼呢?綾羅綢緞、雕樑畫棟、山珍海味?在成功以後,李嘉誠積極回饋社會,獲得的是更爲豐富的人生閱歷、精神財富、心靈滿足以及個人價值的最大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