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酈道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釋名》曰:濟,濟也。源出河北,濟河而南也。《晉地道志》曰:濟自大伾入河,與河水斗,南泆爲滎澤。《尚書》曰:滎波既瀦。孔安國曰:滎波水以成瀦。闞駰曰:滎播,澤名也。故呂忱雲:播水在滎陽,謂是水也。昔大禹塞其淫水,而於滎陽下引河東南以通淮、泗。濟水分河,東南流。漢明帝之世,司空伏恭薦樂浪人王景,字仲通,好學多藝,善能治水。顯宗詔與謁者王吳始作浚儀渠。吳用景法,水乃不害,此即景、吳所修故瀆也。渠流東注浚儀,故復謂之浚儀渠也。明帝永平十五年,東巡至無鹽,帝嘉景功,拜河堤謁者。漢靈帝建寧四年,於敖城西北,壘石爲門,以遏渠口,謂之石門。故世亦謂之石門水。門廣十餘丈,西去河三里。石銘雲:建寧四年十一月黃場石也。而主吏姓名,磨滅不可復識。魏太和中,又更修之。撤故增新,石字淪落,無覆在者。水北有石門亭,戴延之所云:新築城周城三百步,滎陽太守所鎮者也。水南帶三山,即三皇山,亦謂之爲三室山也。濟水又東逕西廣武城北。《郡國志》:滎陽縣有廣武城,城在山上,漢所城也。高祖與項羽臨絕澗對語,責羽十罪,羽射高祖中胸處也。山下有水,北流入濟,世謂之柳泉也。濟水又東,逕東廣武城北,楚項羽城之。漢破曹咎,羽還廣武,爲高俎,置太公其上,曰,漢不下,吾烹之。高祖不聽,將害之。項伯曰:爲天下者不顧家,但益怨耳。羽從之。今名其壇曰項羽堆。夾城之間,有絕澗斷山,謂之廣武澗。項羽叱婁煩於其上,婁煩精魄喪歸矣。濟水又東,逕敖山北,《詩》所謂薄狩於敖者也。其山上有城,即殷帝仲丁之所遷也。皇甫謐《帝王世紀》曰:仲丁自亳,徙囂於河上者也,或曰敖矣。秦置倉於其中,故亦曰敖倉城也。濟水又東,合滎瀆,瀆首受河水,有石門,謂之爲滎口石門也。而地形殊卑,蓋故滎、播所道,自此始也。門南際河,有故碑雲:惟陽嘉三年二月丁丑,使河堤謁者王誨,疏達河川,遹荒庶土。雲大河衝塞,侵扌採金堤,以竹籠石葺土而爲堨。壞隤無已,功消億萬,請以濱河郡徒,疏山採石,壘以爲障。功業既就,徭役用息,辛未詔書,許誨立功,府卿規基經始,詔策加命,遷在沇州。乃簡朱軒,授使司馬登,令纘茂前緒,稱遂休功。登以伊、洛合注大河,南則緣山,東過大邳,回流北岸,其勢鬱懞濤怒,湍急激疾,一有決溢,彌原淹野,蟻孔之變,害起不測。蓋自姬氏之所常蹙,昔崇鯀所不能治,我二宗之所劬勞。於是乃跋涉躬親,經之營之,比率百姓,議之於臣,伐石三谷,水匠致治,立激岸側,以捍鴻波,隨時慶賜,說以勸之。川無滯越,水土通演,役未逾年,而功程有畢,斯乃元勳之嘉課,上德之弘表也。昔禹修九道,《書》錄其功;后稷躬稼,《詩》列於《雅》。夫不憚勞謙之勤,夙興厥職,充國惠民,安得湮沒而不章焉?故遂刊石記功,垂示於後,其辭云云。使河堤謁者山陽東緡司馬登,字伯志,代東萊曲城王誨,字孟堅。河內太守安城向豹,字伯尹。丞汝南鄧方,字德山。懷令劉丞,字季意。河堤掾匠等造。陳留浚儀邊韶字孝先頌。石銘歲遠,字多淪缺,其所滅,蓋厥如也。滎瀆又東南流,注於濟,今無水。次東得宿須水口,水受大河,渠側有扈城。水自亭東南流,注於濟,今無水。宿須在河之北,不在此也,蓋名同耳。濟水與河,渾濤東注,自西緣帶山隰,秦、漢以來,亦有通否。晉太和中,桓溫北伐,將通之,不果而還。義熙十三年,劉公西征,今則南瀆通津,川澗是導耳。濟水於此,又兼邲目。《春秋·宣公十二年》,晉、楚之戰,楚軍於邲,即是水也,音卞。京相璠曰:在敖北。濟水又東逕滎陽縣北,曹太祖與徐榮戰,不利,曹洪授馬於此處也。濟水又東南,礫石溪水注之。水出滎陽城西南李澤。澤中有水,即古馮池也。《地理志》曰:滎陽縣馮池在西南,是也。東北流,歷敖山南。《春秋》,晉、楚之戰,設伏於敖前,謂是也。逕虢亭北。池水又東北,逕滎陽縣北,斷山東北,注於濟,世謂之礫石澗,即《經》所謂礫溪矣。《經》雲:濟出其南,非也。濟水又東,索水注之。水出京縣西南嵩渚山,與東關水同源分流,即古旃然水也。其水東北流,器難之水注之。《山海經》曰:小陘之山,器難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侵水。即此水也。其水北流,逕金亭,又北,逕京縣故城西,入於旃然之水。城故鄭邑也。莊公以居弟段,號京城太叔。祭仲曰:京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城北有壇山罡,《趙世家》,成侯二十年,魏獻滎陽,因以爲壇臺罡也。其水亂流,北逕小索亭西。京相璠曰:京有小索亭。《世語》以爲本索氏兄弟居此,故號小索者也。又爲索水。索水又北,逕大柵城東。晉滎陽民張卓、董邁等遭荒,鳩聚流雜堡固,名爲大柵塢。至太平真君八年,豫州刺史崔白自虎牢移州治此,又東開廣舊城,創制改築焉。太和十七年,遷都洛邑,省州置郡。索水又屈而西流,與梧桐澗水合。水出西南梧桐谷,東北流注於索。斯水亦時有通塞而不常流也。索水又北屈東,逕大索城南。《春秋傳》曰:鄭子皮勞叔向於索氏。即此城也。《晉地道志》所謂京有大索、小索亭,《漢書》,京、索之間也。索水又東,逕虢亭南。應劭曰:滎陽,故虢國也,今虢亭是矣。司馬彪《郡國志》曰:縣有虢亭,俗謂之平咷城。城內有大冢,名管叔冢,或亦謂之爲號咷城,非也。蓋號、虢字相類,字轉失實也。《風俗通》曰:俗說高祖與項羽戰於京、索,遁於薄中,羽追求之。時鳩止鳴其上,追之者以爲必無人,遂得脫。及即位,異此鳩,故作鳩杖以扶老。案《廣志》,楚鳩一名嗥啁,號咷之名,蓋因鳩以起目焉,所未詳也。索水又東北流,須水右入焉。水近出京城東北二里榆子溝,亦曰柰榆溝也。又或謂之爲小索水,東北流,木蓼溝水注之。水上承京城南淵,世謂之車輪淵。淵水東北流,謂之木蓼溝。又東北,入於須水。須水又東北流,於滎陽城西南,北注索。索水又東,逕滎陽縣故城南。漢王之困滎陽也,紀信曰:臣詐降楚,王宜間出。信乃乘王車出東門,稱漢降楚,楚軍稱萬歲,震動天地。王與數十騎出西門,得免楚圍。羽見信大怒,遂烹之。信冢在城西北三里,故蔡伯喈《述徵賦》曰:過漢祖之所隘,吊紀信於滎陽。其城跨倚岡原,居山之陽。王莽立爲祈隊,備週六隊之制。魏正始三年,歲在甲子,被癸丑詔書,割河南郡自鞏、闕以東,創建滎陽郡,並戶二萬五千。以南鄉筑陽鄉亭侯李勝字公昭,爲郡守,故原武典農校尉,政有遺惠,民爲立祠於城北五里,號曰李君祠。廟前有石蹠,蹠上有石的。石的銘具存。其銘曰:百族欣戴,鹹推厥誠,今猶祀禱焉。索水又東逕周苛冢北。漢祖之出滎陽也,令御史大夫周苛守之。項羽拔滎陽,獲苛,曰:吾以公爲上將軍,封三萬戶侯,能盡節乎?苛瞋目罵羽,羽怒,烹之。索水又東流,北屈西轉,北逕滎陽城東,而北流注濟水。杜預曰:旃然水出滎陽成皋縣,東入汳。《春秋·襄公十八年》,楚伐鄭。右師涉潁,次於旃然。即是水也。濟渠水斷,汳溝惟承此始,故云汳受旃然矣。亦謂之鴻溝水,蓋因漢、楚分王,指水爲斷故也。《郡國志》曰:滎陽有鴻溝水,是也。蓋因城地而變名,爲川流之異目。濟水又東,逕滎澤北,故滎水所都也。京相璠曰:滎澤在滎陽縣東南,與濟隧合。濟隧上承河水於卷縣北河,南逕卷縣故城東,又南逕衡雍城西。《春秋左傳·襄公十一年》,諸侯伐鄭,西濟於濟隧。杜預闕其地,而曰水名也。京相璠曰:鄭地也。言濟水自滎澤中北流,至垣雍西,與出河之濟會,南出新鄭百里。斯蓋滎、播、河、濟,往復逕通矣。出河之濟,即陰溝之上源也,濟隧絕焉。故世亦或謂其故道爲十字溝,自於岑造八激堤於河陰,水脈徑斷,故瀆難尋。又南會於滎澤,然水既然,民謂其處爲滎澤。《春秋》,衛侯及翟人戰於榮澤,而屠懿公,宏演報命納肝處也。有垂隴城,濟瀆出其北。《春秋·文公二年》,晉士谷盟於垂隴者也。京相璠曰:垂隴,鄭地。今滎陽東二十里有故隴城,即此是也。世謂之都尉城,蓋滎陽典農都尉治,故變垂隴之名矣。澤際又有沙城。城左佩濟瀆,《竹書紀年》,梁惠成王九年,王會鄭釐侯於巫沙者也。澤際有故城,世謂之水城。《史記》:秦昭王三十二年,魏冉攻魏,走芒卯,入北宅,即故宅陽城也。《竹書紀年》曰:惠王十三年,王及鄭釐侯盟於巫沙,以釋宅陽之圍,還釐於鄭者也。《竹書紀年》,晉出公六年,齊、鄭伐衛,荀瑤城宅陽。俗言水城,非矣。濟不自澤東出,即是始矣。王隱曰:河泆爲滎。濟水受焉。故有濟堤矣,爲北濟也。濟水又東南逕釐城東。《春秋經》書:公會鄭伯於時來,杜預所謂釐也。京相璠曰:今滎陽縣東四十里,有故釐城也。濟水右合黃水,水發源京縣黃堆山,東南流,名祝龍泉,泉勢沸湧,狀若巨鼎揚湯。西南流謂之龍項口,世謂之京水也。又屈而北注,魚子溝水入焉。水出石暗澗,東北流,又北,與濏々水合。水出西溪,東流,水上有連理樹,其樹柞櫟也。南北對生,凌空交合,溪水歷二樹之間,東流注於魚水。魚水又屈而西北,注黃水。黃水又北,逕高陽亭東。又北至故市縣,重泉水注之。水出京城西南小陘山,東北流,又北流,逕高陽亭西,東北流注於黃水。又東北,逕故市縣故城南,漢高帝六年封閻澤赤爲侯國,河南郡之屬縣也。黃水又東北到滎澤南,分爲二水,一水北入滎澤,下爲船塘,俗謂之郟城陂,東西四十里,南北二十里。《竹書·穆天子傳》曰:甲辰,天子浮於滎水,乃奏廣樂,是也。一水東北流,即黃雀溝矣。《穆天子傳》曰:壬寅,天子東至於雀梁者也。又東北與不家溝水枝津合。二水之會爲黃淵,北流注於濟水。

△又東過陽武縣南。

濟水又東南流,入陽武縣,歷長城,東南流,蒗{艹碭}渠出焉。濟水又東北流,南濟也。逕陽武縣故城南,王莽更名之曰陽桓矣。又東爲白馬淵。淵東西二里,南北一百五十步,淵流名爲白溝。又東逕房城北。《穆天子傳》曰:天子裏甫田之路,東至於房。疑即斯城也。郭《注》以爲趙郡房子也。餘謂穆王裏鄭圃,而郭以趙之房邑爲疆,更爲非矣。濟水又東逕封丘縣南,又東逕大梁城北,又東,逕倉垣城,又東,逕小黃縣之故城北。縣有黃亭近濟,黃水出焉,又謂之曰黃溝。縣故陽武之東黃鄉也,故因水以名縣。沛公起兵,野戰,喪皇妣於黃鄉。天下平定,乃使使者,以梓宮招魂幽野。於是丹虵自水濯洗,入於梓宮,其浴處有遺發焉,故諡曰昭靈夫人,因作寢以寧神也。濟水又東,逕東昏縣故城北,陽武縣之戶牖鄉矣。漢丞相陳平家焉。平少爲社宰,以善均肉稱,今民祠其社。平有功於高祖,封戶牖侯。是後置東昬縣也。王莽改曰東明矣。濟水又東,逕濟陽縣故城南,故武父城也,城在濟水之陽,故以爲名,王莽改之曰濟前者也。光武生濟陽宮,光明照室,即其處也。《東觀漢記》曰:光武以建平元年生於濟陽縣,是歲,有嘉禾生,一莖九穗,大於凡禾,縣界大熟,因名曰秀。

△又東過封丘縣北。

北濟也,自滎澤東逕滎陽卷縣之武修亭南,《春秋左傳·成公十年》,鄭子然盟於修澤者也,鄭地矣。杜預曰:卷東有武修亭。濟水又東,逕原武縣故城南,《春秋》之原圃也。《穆天子傳》曰:祭父自圃鄭來謁。夏庚午,天子飲於洧上,乃遣祭父如圃鄭,是也。王莽之原恆矣。濟瀆又東逕陽武縣故城北。又東絕長城,魏築也。按《竹書紀年》,梁惠成王一年,龍賈率師築長城於西邊。自亥谷以南,鄭所城矣。《竹書》雲:是梁惠王十五年築也。《郡國志》曰:長城自卷逕陽武到密者是矣。濟瀆又東,逕酸棗縣之烏巢澤,澤北有故市亭。《晉太康地記》曰:澤在酸棗之東南,昔曹太祖納許攸之策,破袁紹軍處也。濟瀆又東,逕封丘縣北,南燕縣之延鄉也,其在《春秋》爲長丘焉。應劭曰:《左傳》,宋敗狄於長丘,獲長狄緣斯,是也。漢高帝封翟旴爲侯國。濮水出焉。濟瀆又東,逕大梁城之赤亭北,而東注。

△又東過平丘縣南。

北濟也,縣故衛地也。《春秋·魯昭公十三年》諸侯盟於平丘,是也。縣有臨濟亭,田儋死處也。又有曲濟亭,皆臨側濟水者。

其它小說推薦閱讀 More+
“Z”&“R”之楊偉達

“Z”&“R”之楊偉達

Z&R
《“Z”&“R”之楊偉達》是Z&R精心創作的辣文。這是一個關於愛、友情、成長和冒險的故事,這個故事充滿了想象力和奇幻色彩,同時也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共鳴,它會讓讀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無限可能,適合所有年齡段的讀者閱讀。守護中文實時更新“Z”&“R&am
其它 完結 0萬字
逍遙人生

逍遙人生

寂滅天堂
關於逍遙人生:紈絝子弟的香豔暖昧人生。書中,高貴不可方物,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美女市長是他的岳母,成熟端莊、嫵媚風情的跨國集團美女總裁,是他的乾媽,小家碧玉、溫柔賢淑的舅媽,與之暖昧糾纏不清……書名《逍遙人生》曾用名《風情都市》
其它 連載 1萬字
紅色莫斯科

紅色莫斯科

塗抹記憶
關於紅色莫斯科: 蘇軍一路潰敗,長驅直入的德軍一步步地逼近了莫斯科。重生爲紅軍下士米沙,首戰莫斯科,喋血斯大林格勒,揚威庫爾斯克,威震烏克蘭……在蘇維埃的紅旗下,與法西斯侵略者進行殊死的戰鬥!
其它 連載 1225萬字
百匠爭鳴!

百匠爭鳴!

悟空嚼糖
傳統手工匠師王南行,一朝穿越,成爲清貧農家女王葛。 既無系統空間輔助,也無天賜金手指外掛。 農家小戶如何才能真正崛起,躋身庶族寒門? 王葛搖搖頭,庶族只是跳板! 要知道,富貴傳家,不過三代!耕讀傳家,才能綿延不絕! 穿越,架空!
其它 連載 167萬字
殺破狼(殺破狼原著小說)

殺破狼(殺破狼原著小說)

priest
一直生活在邊陲小鎮的長庚,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身世竟然這樣的離奇。寡母不是親孃,耳聾眼瞎的小義父搖身一變成了威震四方的安定候,而自己竟然是流落民間的四皇子。一夕之間,長庚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它 完結 78萬字
附身呂布

附身呂布

王不過霸
一個二十一世紀企業高管,在即將踏上人生巔峯之際,老天卻跟他開了一個玩笑,一場車禍,讓他靈魂穿梭時空,附身於氣數將盡,不久之後,將要城破人亡,被吊死在白門樓上的呂布身上。 爲了能在這個時代生存,甚至更好的生
其它 完結 16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