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酈道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蘄水南對蘄陽州入於大江,謂之蘄口。洲上有蘄陽縣徙。
○決水△決水出廬江雩婁縣南大別山。
俗名之爲檀公峴,蓋大別之異名也。其水歷山委注而絡其縣矣。
△北過其縣東,縣故吳也。《春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聞吳有備而遠,是也。《晉書地道記》雲:在安豐縣之西南,即其界也。故《地理志》曰:決水出雩婁。
△又北過安豐縣東。
決水自雩婁縣北,逕難備亭。《春秋·昭公二十三年》吳敗諸侯之師於雞父者也。安豐縣故城,今邊城郡治也。王莽之美豐也。世祖建武八年,封大將軍、涼州牧竇融爲侯國,晉立安豐郡。決水自縣西北流,逕蓼縣故城東,世謂之史水。決水又西北,灌水注之,其水導源廬江金蘭縣西北東陵鄉大蘇山,即淮水也。許慎曰:出雩婁縣。俗謂之澮水。褚龜出於江、淮之間,灌水東北逕蓼縣故城西,而北注決水,故《地理志》曰:決水北蓼入準,灌水亦至蓼入決。《春秋·宣公八年》冬,楚公子滅舒蓼。臧文仲聞之曰:皋陶庭堅,不祀忽諸,德之不逮,民之無援,哀哉!決水又北,右會陽泉水,水受氵夫水,東北流逕陽泉縣故城東,故陽泉鄉也。漢獻帝中,封太尉黃琬爲侯國。又西北流,左入決水,謂之陽泉口也。
△又北入於淮。
俗謂之澮口。非也,斯決、灌之口矣。餘往因公至於淮津,舟車所屈,次於決水,訪其民宰,與古名全違。脈水尋經,方知決口。蓋灌、澮聲相倫,習俗害真耳。
○沘水△沘水出廬江灊縣西南,霍山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