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黃小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聯元又道:“日間小弟就要上摺謝恩,又過五七天,然後請訓,必須聽候召見一二遭,然後出京,統計啓程之時,須在一月以後。弟意欲請老哥先期回去,若是同行,就怕不好看了。”周庸祐聽得有理,一一允從。送聯元回去後,過了些時,即向各親友辭行,然後和錦霞帶同隨人,啓程回粵。雖經過上海的繁華地面,因恐誤聯元到粵時接應,都不敢勾留,一直揚帆而下,不過十天上下,已回到廣東。
原來家人接得他由香港發回的電報,因知得周某回來,已準備幾頂轎子迎接,一行回到宅子裏。家人見又添上一位四姨太太,都上前請安,錦霞又請馬氏出堂拜見,次第請伍姨太太和香屏姨太太一同見禮。各人都見錦霞生得十分顏色,又是性情態度頗覺溫柔,也很親愛。只有馬氏一人心上很不自在,外面雖沒說什麼話,因念入門未久,不宜鬧個不好看,只得權時忍耐忍耐,好留得後來擺佈面已。因此錦霞暫時也覺安心。香屏姨太太自回自己的宅子裏去,錦霞就和馬氏、伍姨太太一塊兒居住過了一月有餘,早聽得聯元將近到省的消息,周庸祐這時已換了一位管家,喚做駱念伯,即着他到香港遠地迎接聯元,並對聯元說道:“這回大人到省,周老爺也不敢到碼頭迎接,因恐礙人議論,請到公館時相見罷。”聯元早已全意,即着駱念伯回報,代他找一間公館,俾得未進衙時居住駱念伯得令,自回來照辦。那聯元果然第二天就到了粵城,自然有多少官員接着,即先到公館裏住下,次日就要出來拜客。
你道那聯元先往拜見的果是何人?他不見將軍,不見督撫,又不見三司,竟令跟人拿着帖,乘着大轎子,直出大南門人東橫街,拜見本衙門的書吏周庸祐,次後才陸續往拜大小官員。此事實周庸祐想不到,旁人更不免見得奇異。有知道內裏情節的,自然搖着首一笑;若是不知內裏情節的,倒要歆羨周庸祐了。及至聯元接印而後,衙裏什麼事都由周庸祐出主意,聯元只擁着一個監督的虛名,差不多這官兒是周庸祐做的一樣,因此周庸祐的聲勢越加大起來了,當時官紳哪個不來巴結?
周庸祐因忖有這般勢力,不如乘此時機,聯結幾個心腹的親朋,儘可把持省裏的大事,無論辦什麼捐,承什麼響,斷不落到他人手上,且又好互成羽翼。想罷,覺得好計,即把本意通知各人,各人哪有不贊成的?就結了官紳中十一個好友,連自己共十二人,名喚十二友,同作拜把的兄弟:第一位是姓潘的,喚做祖宏,是個舉人出身,報捐道員,他的兄長都是翰林院,是個有名的豪紳,渾稱潘飛虎。第二位是姓蘇的,名喚如緒,他的祖父曾任過督撫,是個辦捐務的能手。第三位許英樣,他的老子曾任三司,伯父又是當朝一品。這三位是省內久聞素仰的大紳了。第四位李子儀,是個總兵。第五位李文桂,是個都司,曾在賭場上賺得幾塊錢,也是一個富戶。第六位李著,即李慶年,是個洋務局委員。第七位楊積臣,雖是外教中人,卻是個副將銜的統兵官。第八位李信,是個候補道員。第九位裴鼎毓,本貫安徽人氏,由進士出身,當時正任番禹知縣,這一位能巴結上司,是個酷吏中的班首。第十位鄧子良,他雖是一個都司銜,實任千總,只是鑽營上也有些手段。第十一位周乃慈,別字少西,是周庸祐的同宗,本沒甚勢力,只是結得那周庸祐,好拍馬屁,故此認作兄弟。以上十一人,連周庸祐共成十二友。
這十二友的名字,個個有權有勢,周庸祐好不歡喜!那日便對周乃慈說道:“少西老弟,我們結得這班朋友,是有聲勢的,還有肝膽的,那時節不患沒個幫手。
只須找個地方常常聚談,才見得親密,你道哪一處纔好?”周乃慈道:“各位兄弟多在城外往來,今谷埠一帶,是個繁華地面,哥哥許多產業在那裏,不如撥一間鋪子出來,作兄弟們的聚會處,豈不甚好?”周庸祐猛然醒道:“有了,現有一間鋪子,在龍母廟的附近,離谷埠不遠,襟江帶海,是個好所在。裏面還很寬廣,樓上更自清雅,有廳子數座,就把來整飾整飾,總要裝潢些。有時請官宴、鬧妮筵,儘可方便。其餘商量祕事,自不消說。”周乃慈聽得大喜,一面通知十位兄弟,看他們意見如何。只見各人都已願意,便商議這一座近水樓臺,改個好名色。周庸祐即請潘祖宏、許英祥、裴鼎毓三人酌議,因這三位是科甲中人,自然有文墨。果然那三人斟酌停妥,旋改作“談瀛社”三個字。衆人都讚道:“改得好!”周庸祐便大興土木,修飾這座樓臺,好備各兄弟來往。正是:結得金蘭皆富貴,興來土木鬥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