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昌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凡作詩之體,意是格,聲是律,意高則格高,聲辨則律清,格律全,然後始有調。用意於古人之上,則天上之境,洞焉可觀。古文格高,一句見意,則"股肱良哉"是也。其次兩句見意,則"關關睢鳩"是也。其次古詩,四句見意,則"青青陵上柏,磊磊漳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是也。又劉公幹詩云:"青青陵上松,[QO51]々谷中風。風弦一何盛,松枝一何勁。"此詩從首至尾,唯論一事,以此不如古人也。
詩本志也,在心爲志,發言爲時,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然後書中於紙也。高手作勢,一句更別起意,其次兩句起意。意如湧煙,從地昇天,向後漸高漸高,不可階上也。下手下句弱於上句,不看向背,不立意宗,皆不堪也。
凡文章皆不難,又不辛苦。如《文選》詩云:"朝入譙郡界","左右望我軍"。皆如此例,不難、不辛苦也。
夫作文章,但多立意。令左穿右穴,苦心竭智,必須忘身,不可拘束。思若不來,即須放情卻寬之,令境生。然後以境照之,思則便來,來即作文。如其境思不來,不可作也。
夫置意作詩,即須凝心,目擊其物,便以心擊之,深穿其境。如登高山絕頂,下臨萬象,如在掌中。以此見象,心中了見,當此即用。如無有不似,仍以律調之定,然後書之於紙,會其題目。山林、日月、風景爲真,以歌詠之。猶如水中見日月,文章是景,物色是本,照之須了見其象也。
夫文章興作,先動氣,氣生乎心,心發乎言,聞於耳,見於目,錄於紙。意須出萬人之境,望古人于格下,攢天海於方寸。詩人用心,當於此也。
夫詩,入頭即論其意。意盡則肚寬,肚寬則詩得容預,物色亂下。至尾則卻收前意。節節仍須有分付。夫用字有數般:有輕,有重;有重中輕,有輕中重;有雖重濁可用者,有輕清不可用者。事須細律之。若用重字,即以輕字拂之,便快也。
夫文章,第一字與第五字須輕清,聲即穩也。其中三字縱重濁,亦無妨。如"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若五字並輕,則脫略無所止泊處;若五字並重,則文章暗濁。事須輕重相間,仍須以聲律之。如"明月照積雪",則"月""雪"相撥,及"羅衣何飄飄",同"羅""何"相撥,亦不可不覺也。
夫詩,一句即須見其地居處。如"孟春草木長,繞屋樹扶疏。衆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若空言物色,則雖好而無味,必須安立其身。
詩頭皆須造意,意須緊,然後縱橫變轉。如"相逢楚水寒",送人必言其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