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司馬相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崇禎十一年到十三年間,是李自成自從揭竿而起之後,他最困苦不堪的一段歲月,儘管潼關、魚腹山兩次都死裏逃生,但也元氣大傷。今後闖王的義軍應該向何處發展?
經過深思熟慮,李自成率領餘部奔往河南。
河南,明朝的藩王分封最多。除了周、趙、伊、徽、鄭、唐、崇、潞八王外,還有封於洛陽的明神宗的愛子福王朱常洵。這些藩王佔有大量莊田,過着窮奢極欲的生活。除了藩王外,作爲官僚地主的縉紳之家,也廣佔良田,多的達到千餘頃,少的也不下五六百頃。底層貧民儘管田地越來越少,但官府的賦稅、兵餉、徭役等卻仍然要從他們身上搜刮。
本來已經困苦不堪的河南百姓,偏偏遇到了300年未有之奇荒異災。崇禎八年河南大旱;崇禎九年,旱災和蝗災並作;崇禎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大面積的旱、蝗災害愈演愈烈,不獨是莊稼盡喪蝗蟲之口,連草木樹根都全部喫盡,真是千里赤地,一片慘厲景象。百姓們衣食無着,在死亡的邊緣掙扎着。
果然,闖王的旗幟在河南的城鄉一出現,已瀕臨死亡、走投無路的饑民便爭先恐後地前來參加義軍。闖王所到之處,立即放糧賑災,懲治貪官污吏和土豪劣紳,贏得河南百姓的擁戴,很快便連破宜陽、永寧、新安、偃師、寶豐等城池。
原來在河南遊動的一些本地農民起義軍,早就風聞闖王的大名,一見闖王,也紛紛前來投降。
一時間,闖王聲威大振,麾下人也從入豫時的千把人,驟然增加到數萬乃至十幾萬。
與此同時,張獻忠和羅汝才聯軍仍在四川一帶與明軍迂迴作戰。他們聰明地牽着明軍的鼻子走,拖得敵人精疲力盡,自己的隊伍卻不斷壯大。當時義軍中有歌謠道:“前有邵巡撫,當來團轉舞,後有廖參軍,不戰隨我行,好個楊閣部,離我三天路。”諷刺明軍的無能。
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的一天,李自成聞報說,河南杞縣李公子李信求見,大喜過望,起身親自到門口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