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司馬相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崇禎十七年正月庚寅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稱王,僭越地取國號爲“大呈”,改元“永昌”。並改名爲自晟。追尊他曾祖父以下的祖先,都追加諡號,奉李繼遷爲太祖。設立天佑殿大學士一職,由牛金星擔任。增設六政府尚書,設立弘文館、文諭院、諫議、直指使、從政、統會、尚契司、驗馬寺、知政使、書寫房等官職。任命乾州人宋企郊爲吏政尚書、平湖人陸之祺爲戶政尚書、真寧人鞏爲禮政尚書、歸安人張嶙然爲兵政尚書。恢復五等爵位,大封功臣,封劉宗敏等九人爲侯,封劉體純等72人爲伯,封了30位子爵和55位男爵。制定軍規,凡是騎馬擾亂隊形者立斬不饒,騎馬踏入莊稼地者立斬不饒,登記在冊的步兵達40萬,騎兵達60萬。
二月初一,李自成令兵政侍郎楊王休任都肄,從橫門出發,行至渭橋,一時間,鑼鼓喧天,震撼大地。並命令弘文館大學士李化鱗等起草檄文飛馬傳到崇禎皇帝手中,檄文中以不容置疑的口氣告訴崇禎皇帝,大順政府百萬大軍於3月15日抵達京師。明朝的君臣非常震驚,相顧失色。
就在同一天,李自成親率百萬大軍強渡黃河,相繼攻克了汾州、河曲、靜樂。然後馬不停蹄地進攻太原,太原一戰,明巡撫蔡懋德戰死,晉王朱求桂被大順軍活捉。奪取太原後,李自成令劉芳亮率領精兵先行東進,劉芳亮率軍攻陷故關、大名、真定後,揮軍北上,直逼京師。李自成率領大部隊隨後東進,一舉攻破大同,明巡撫衛景瑗、總兵朱三樂均陣亡。大順軍攻入山西后,李自成首先集中牛金星、李巖等文人的計謀,令弘文館大學士李化鱗執筆起草了一道檄文,然後飛馬發給山西各州縣。檄文中有兩句十分有名的文字:“君非甚暗,孤立而煬蔽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大意是:崇禎皇帝倒不是一位昏君,只是孤立無助,受小人矇蔽太多太多,他手下的那批大臣,只知道結黨營私,忠心爲公的實在太少太少!
檄文把主要矛頭儘量避開崇禎皇帝而直指奸臣、宦官、外戚等人,這樣一來,就引起了不少中下層官員和讀書人的共鳴和同情,而大快人心。山西各州縣果然望風而投降大順軍。有的百姓們甚至趕走了原來的舊官,焚香而迎大順軍入城。
3月12日,大順軍直指九邊重鎮宣府,明朝鎮守太監杜勳竟率領明軍出城30裏,恭迎大順軍入城。明總兵姜投誠大順軍,巡撫朱之馮不肯降,但無一兵一卒願爲他燃炮守城,他只好一個人顫顫巍巍地登上城樓,要親自燃炮攻擊大順軍,卻沒想到火藥線孔早就被人用鐵釘釘死了,他只得深深地悲嘆一聲,向城樓下縱身一跳,爲了表示對明王朝的忠心而身亡。李自成意氣風發地率領大軍井然入城,一路上只見百姓們全是喜氣洋洋,家家張燈結綵,人人焚香恭迎。
聽說李自成就要兵臨城下了,崇禎皇帝急得三魂出竅,寢食不安。一面發罪己詔,即自我批評的詔書,一面發詔曰:有能恢復一郡一邑失地者,可以世襲地方官,其功勞與開疆闢土的功臣相同;即使是陷沒“賊”中,如能率衆來歸,也赦之無罪,容立新功;能生擒或斬殺闖賊或張獻忠者,依然給予封侯之賞。正月十六日,崇禎皇帝召集大臣們商議退賊之計。這時,大學士李建泰自告奮勇,請求以山西老家的財產爲軍餉,率軍出征。崇禎皇帝就好像撈到了一根救命草一樣,不由得感激涕零,他親自去正陽門城樓上爲李建泰餞行。他執着李建泰的手,眼淚汪汪地說:“愛卿此次出征,就如同朕親自出徵一樣啊!望愛卿旗開得勝,剿滅闖賊。”
李建泰領兵而去了,崇禎皇帝站立在城樓上,期待勝利的目光遙送軍隊,久久不願離去。恰巧,這天風沙大作,吹得李建泰軍中將士心驚膽戰,心無鬥志。沒過幾天,家在京都的明軍3000人全部逃了回去。其餘的也是磨磨蹭蹭,一天走不上30裏,讓人覺得哪裏是像出征,倒像是出殯。後來聽說山西全境均被李自成所佔領,兵餉也沒有着落,軍心完全瓦解,剩下的2000個明軍也一鬨而散了。
崇禎帝曾策劃過遷都金陵,幻想與李自成劃江而治。他還準備了300艘船隻,只等運河解凍,便立刻南遷金陵。沒想到大順軍在劉芳亮的率領下二月份就進入河北,並迅即控制了運河,怎麼辦?崇禎帝想到手中的最後一張王牌,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邊防軍。由於山海關外的清兵一直對中原虎視眈眈,並一再入關燒殺搶掠,如果讓吳三桂來護衛京師,就等於開門揖盜拱手讓清軍進入中原。所以崇禎帝遲遲不願意也下不了決心讓吳三桂率兵入關。但是,山西的告急文書接二連三地傳來,到了三月,崇禎帝一狠心,令太監謝文舉火速趕赴山海關外,封吳三桂爲平西伯,令吳三桂率軍火速入關。吳三桂此時不敢怠慢,即刻率軍星夜兼程,於3月16日到達山海關,而此時,大順軍已經直達北京城下了!
崇禎帝再也拿不出什麼主意了,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3月17日,屯駐城外,號稱禁軍的京營兵三大營40萬人中,除了兩個軍官不降戰死外,其他的還沒有交戰就全部向大順軍投降。李自成令大順軍的大隊人馬圍住京都,列隊環攻,讓明軍各部降軍穿着黃甲衝鋒在前,義軍則穿着藍箭衣壓陣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