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老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施特勞貝爾遊說這羣學弟製造一輛鋰電池的電動車,他們答應了,但當時誰都不知道施特勞貝爾對這個產品有什麼長遠的打算,包括施特勞貝爾自己。
不過對這羣年輕人來說,他們最大的問題是缺錢。
斯特勞貝爾開始爲這個項目籌資,絞盡腦汁,開始羣發郵件,跑到各種展會上發傳單,給任何對這事兒可能感興趣的大佬發郵件,結果折騰了一個多月,沒人理他,投資人都覺得這個年輕人想錢想瘋了,拿這麼不靠譜的項目忽悠誰?
二個月後,斯特勞貝爾在一次投資人會議上,偶然碰到了億萬富翁馬師克,雖然地位和財富相差懸殊,但兩個斯坦福校友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馬師克此前思考電動汽車的可能性已經數年了,不過他對電池瞭解不多,之前想的是用超級電容而不是電池,現在聽斯特勞貝爾講解他的開發項目,立刻被吸引住了,表示願意出錢,投資斯特勞貝爾他們的團隊。
汽車工業發展了一百多年,燃油車早就一統天下,汽車產業格局早已固化,歐美的汽車巨頭躺在功勞簿上混喫等死,一個比一個不思進取,美國上一家汽車公司成立,還要追溯到1925年的克萊斯勒。
上個世紀90年代,加州爲了防治的汽車尾氣污染問題,專門針對汽車市場制定了一套《零排放法案》,要求各大汽車公司零排放汽車銷量佔比到1998年,需要達到總銷量的2,到2003年,需要達到10,屆時凡是不能達標的汽車公司,一律不得在加州銷售汽車。
在嚴苛的法規下,汽車公司開始按照《零排放法案》研發電動汽車,通用汽車公司專門爲此組建了一支神祕的電動汽車(Electric vehicle,簡稱EV)項目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