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大鵬飛兮 (第4/7頁)
湖海平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於是,叛軍肆虐的大唐形成了兩個權力中心,成都的李隆基和靈武的李亨。
李隆基所封的三王之中,盛王李琦和豐王李珙並未赴任,但永王李璘是真的赴任了,並逐步形成了一個以其爲核心的江陵(荊州)政治集團,其背後便是李隆基。
李隆基並未放棄權力,其承認李亨不過是爲了平叛的大局。
高適,便在此時被李隆基派往江陵,輔佐永王李璘。但高適覺得永王有割據之意,事必敗,決然離開了永王,並投入了李亨的帳下。
此時李亨的優勢是已然稱帝,同時擁有當時大唐政府軍最有實力的軍事集團,而永王的優勢則是擁有天下財賦重地,但弱點便是江淮軍力不強。
之後,高適被李亨任命爲淮南節度使,前往江淮平叛。
每當政治紛爭之起,中原逐鹿的人都要作出一番努力,爭取一批名士前來參與幕府,這樣可以提高個人威望,吸引社會上的各個階層前來歸附。
名士本身固然未必個個都有什麼經天緯地之能,但由於他們在士人中有影響,而封建官僚隊伍本由士人組成,社會上的各個階層都對士人中的傑出之士抱有敬意,因此名士的動向,往往也能說明人心向背。
永王李璘於此作出過努力,可是太子李亨即位大統,又得李隆基追認,佔盡名分大義,有識之士皆知永王事不可爲,因此永王招賢納士的成效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