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理論上來講,以高務實現在的特殊身份,如果能說服高拱點頭,那麼拉攏一批“高黨”分子合作辦廠,應該是最爲方便和穩妥的。然而高務實卻不想在第一件產品上就把“高黨”扯上——高務實覺得在自己考中進士進入官場之前,首要的目的是拆散兩年之後的倒高三人組,爲高拱在萬曆年間繼續主政創造條件。而高黨……說實在的,只要高拱在位,高黨就始終會存在,根本不需要現在就着急上火的去搞利益結合。反之,高拱要是倒臺,高黨什麼的,也就是星流雲散的命。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所以,高務實比較希望能夠通過這第一件產品在完成自己初步斂財計劃的同時,順帶也對拆散倒高三人組起到一定的作用。
倒高三人組裏面,張居正是不用考慮拉攏的,這個完全沒戲,政治鬥爭雖然無需硝煙瀰漫,但你死我活的程度甚至超過戰爭,所以張居正不可能“爲我所用”。再說,雖然很多後世的所謂專家教授拼命吹捧,說他的改革很大程度上給大明續命了幾十年,但事實上,他的改革根本沒有觸及更深層次,因此並不徹底,這一點在後世也是有公論的,說是改革,實際上頂多算改良。甚至高務實對張居正在隆萬大改革中所起到的實際作用,以及改革的實效都有很大的疑惑。
比如說,取消匠戶輪班制是早在嘉靖八年就開始搞了的,明顯和張居正無關。而最先搞一條編法改革,則是從嘉靖十年開始的,到了隆慶年間已經是“視田爲陷阱”、“富者縮資以趨末矣”來源《明穆宗實錄》,可見一條編法的效果已經顯現了。因此從整體上說,一條編法改革的主要成果不是張居正的,甚至連高拱都只能說是繼承前人的正確路線持續推進。
那麼張居正都幹了什麼呢?嗯,他將一條編法強行在全國推廣,而不是像嘉靖、隆慶年間,視各地情況而定。這是功績嗎?恐怕不見得。對於工商業發達,土地兼併本就比較嚴重的南方地區,適合一條編法改革的,嘉靖、隆慶年間已經改過了。而張居正推廣的地區恰恰是土地兼併不嚴重,工商業並不發達,其實並不適合此項改革的北方和四川地區。
此外,張居正還推動了強行徵銀。嘉靖的一條編法改革,一直是維持繳納糧食,而不是銀子的,因爲這樣可以避免自耕農被官商地主多次盤剝。而張居正的強行徵銀,既增大官員逼無地少地人口銀兩的空間——因爲如果是交糧,無地少地人口沒有收成,官員造假就難上許多——還給官商地主每年兩次發橫財的機會。
張居正還搞了考成法,這個考成法大體上就是,不管你稅銀是怎麼收的,朝誰收的,只要是能收上來,就算是業績合格,否則的話就是怠政、懶政,你就可能要丟帽子或者大帽子換小帽子了。而且這個考成法還繼承下去了,到了崇禎年間,官僚拷打陝西無地少地農民,大體上就是繼承張居正的遺志——結果陝西考成的成果就是考成出了闖王。
張居正還重新丈量了全國土地,但丈量的成果如何呢?反正隆慶年間納稅民田是700多萬頃,萬曆十年的納稅民田還是700多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