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長途跋涉後,車馬疲渴,劉應節在道邊尋水井。可他找到的水井,都被屍體填埋,散發出陣陣臭氣。飢渴難耐之際,他只能取路畔積水池的污水飲下。這水進入喉管,立即爲一股腥臭包圍。待天明之後,他見自己雙手盡赤,才知昨夜所飲乃是血水。
到達京城東順義地界後,劉應節遇到了一位姓邢的紀功御史。邢御史正在避難,看到劉應節單車而來,難免驚異。他問:“城外正兵荒馬亂,你前往勞軍,如何知曉大軍所在?”劉應節便將自己“晝觀煙,夜觀火”來辨方向的辦法相告。邢御史忙勸:“虜騎劫掠焚燒,也有煙火燃起。只有煙火衆多處,纔是官軍所在。”劉應節遵其法,走到密雲,找到官軍。官兵見朝廷派員來犒賞,欣欣然有喜色。
劉應節此行,千難萬險,前後共計十三日。當時京城盛傳他已罹難,家人也斷了念想,準備出城尋屍。其妻王氏懷抱兒子,哭泣於井沿邊:“傷哉孺子,果若人言爾父死忠,吾亦當死節孝耳。”
等到劉應節平安歸來,家人無不歡欣鼓舞。他訴說一路的遭遇,親人又驚又喜,且哭且退。劉應節默然良久道:“己身所受兇險,何足道哉?只是數萬勤王兵,不能發一矢卻敵,僅尾隨其後,送胡虜出境,致百姓橫受災禍,才應痛哭流涕。”
高務實被劉顯這一說,忽然想起好像就是今年秋天,薊遼總督譚綸就要上調回京,後來甚至以兵部尚書總理戎政,而取代譚綸繼任薊遼總督的,正是劉應節。
要不要以此事爲由頭,順便跟劉應節拉拉關係?他雖然是張居正同年,但歷史上因爲在萬曆二年得罪了馮保,就被張居正“發配”去做南京工部尚書,可見他和張居正的關係其實也並不見得多麼親密,但此人一來確實頗有能耐,二來跟戚繼光關係甚佳,兩人文武合作,修建空心敵臺,對於加強薊遼防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反正戚繼光也是高務實必須拉攏的人物,如果有可能,把劉應節一道拉攏過來,豈不是更好?
只是,要怎麼把這檔子事跟劉應節說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