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剩下最後兩個,就是趙祖蔭和張簡修。他們兩個纔是高務實笑的原因。
趙祖蔭是趙貞吉的孫兒,別人說“人如其名”,而他是“名如其人”,能出現在這裏,基本全靠祖蔭。歷史上他就是以“祖蔭中書舍人,官曆雲南尋甸軍民府知府”。只從這一句,高務實就幾乎能判斷出此人沒什麼大本事。
這個要從大明的恩蔭制度說起,大明的恩蔭根據《大明會典》記載: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蔭一子以世其祿……正一品子、正五品敘;從一品子、從五品敘;正二品子、正六品敘……但這只是按照前朝抄下來的規矩,實際上在明朝前期,文官蔭敘並未照此實行,多是特恩蔭職,既然是開國早期的特恩,暫且不提。
弘治、正德以後,文臣蔭敘制度趨於成熟,大體分爲三檔:尚寶司丞正六品、中書舍人從七品和國子監生。首揆一品恩蔭,例拜尚寶司丞。次揆與六卿至一品者,得拜中書舍人。當然,大學士本身品級不高,這裏的“一品”當指加贈的三公正一品三孤從一品虛銜。而一品重臣恩蔭尚寶司丞,實際上是從洪熙元年的蹇義開始就形成的慣例。
尚寶司,卿一人,少卿一人,司丞三人。掌寶璽、符牌、印章,而辨其所用。
洪武年間的尚寶司多以勳貴子弟任職,如耿炳文子耿瑄、徐達子徐膺緒;永樂年間則多以潛邸舊臣出任,如朱琇、袁忠徹。其後勳臣多襲、蔭武職,尚寶司丞就成爲文官重臣蔭子的最高職位。
不過恩蔭出身的尚寶司丞起點雖高,仕途發展卻難以和科舉出身的同事相比,一般殊難外轉,只能按照尚寶司少卿從五品、尚寶司卿正五品、太常寺少卿正四品的固定路徑,九年考滿而逐級提升。蹇義子蹇英、夏原吉子夏瑄、李賢子李璋、徐階子徐璠,皆屬此類,最終職位最高者也只是三品太常卿。當然好處也有,清閒穩定,最多在各種典禮上露個面。
相比尚寶司丞,行使祕書職責的中書舍人更是實打實的天子近臣,也因此一直令文武大臣子弟趨之若鶩。而相比早早形成慣例的頂級配置,中書舍人的授予標準是經歷長期變化才最終確立的,這一過程也很好的體現出了明中期以後內閣地位上升的趨勢。
作爲文字祕書,才學固然要有,字寫得好也是很重要的:“國初令能書之士專隸中書科授以中書舍人;永樂二年始詔吏部簡士之能書者儲翰林給廩祿,使進其能用諸內閣辦文書。”
儲翰林即爲“習字秀才”,通常需要經過“試職”也就是實習才能得授中書舍人,即爲“習字出身”。這就有空子可鑽了,直接張口要官不合適,求一個實習機會,以效犬馬之勞,不過分吧?於是就有了“以柰鐄爲中書舍人鐄掌光祿寺事戶部左侍郎亨之子亨爲鐄營求寫誥三年援例出身故有是命”這樣的事。